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塘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塘子鎮歷史悠久,因境內的溫泉而得名。境內河山秀美,風景絢麗,鍾靈山、塘子溫泉關索嶺、古驛道、古戰場、古城牆遺址文物古蹟不勝枚舉,素有「鍾靈毓秀之地,南谷溫泉之鄉」的美譽。位於昆明、曲靖兩市中心地帶,距兩市80公里左右,距縣城15公里。東連馬龍,南接嵩明,西、北毗鄰羊街、仁德。

地處東經103。16,至103。18,、北緯25。27,—25。29,間,平均海拔1900米。320國道貫穿全鎮,崑曲高速公路掠境而過,境內還有塘易公路、易天公路、土金公路等其他公路,形成了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較好。

境內有高山、中低山,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土壤以黃泥土、大紅土、雞糞土為主。區域內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5攝氏度,年均氣溫14.5攝氏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擁有大小水庫10座,壩塘35個,年畜水量580萬立方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煙等農作物。

中文名稱: 塘子鎮

行政區類別: 雲南省

所屬地區: 回族彝族自治縣[1]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5203

面 積: 156.8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鍾靈山、塘子溫泉、關索嶺

人口民族

全鎮國土總面積156.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委員會,87個自然村,有人口8351戶29404人,其中:農業人口6717戶 26658人,少數民族人口占鄉村人口的16% ,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鄉鎮。

基層組織

塘子鎮黨委下設黨總支1個,黨支部19個,有74個黨小組。全鎮設團總支4個,團支部26個,團員人數575人。

2007年,鎮黨委以黨建工作統攬全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緊緊圍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着力鞏固「先教」成果、深入踐行「八榮八恥」和「雲嶺先鋒工程」,有效推進了黨的建設。一是抓學習。堅持每星期學習制度、每月學習制度、每季度的中心學習組制度;二是抓創新。形成了下派優秀年輕幹部到村委掛職制度、副科以上領導幹部下基層講黨課制度、邀請駐塘企業廠長、經理為黨員幹部講發展、講黨課制度。三是抓完善。試點示範了農村黨員循環活動管理辦法制度,推進了農村黨員活動的正常開展,完善農村共產黨員戶評星定級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嚴格執行發展黨員「預審、入黨介紹人資格審查、公示」制度,繼續實施衛生系統的「五個一」活動,完善黨委「十一項長效工作機制」,不斷鞏固「先教」成果。創造性地在非公企業成立了黨支部,並廣泛開展「三有三無」主題教育活動和推行「三個一」工作要求,促進了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四是抓落實。認真實踐縣委提出的「一線工作法」,有效推進了縣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的落實,全面提升全鎮各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2007年,全鎮共發展黨員2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0名;開辦素質教育培訓班11期,培訓黨員群眾1000多人次,動員群眾參加昆明市素質教育培訓班6期,參訓58人次。截止2006年底,全鎮共有黨員868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28人,有男黨員718人,女黨員150人。

農村經濟

2006年,塘子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扣加快發展主題,着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烤煙強鎮、藥材強鎮、工業強鎮、旅遊強鎮四大重點工作,實現了經濟增長速度快、經濟效益好、人民實惠多、發展後勁足的良好局面。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億4921萬元,同比增1357萬元,增長10%;糧食總產達10289噸,同比增26噸,增長0.3%,人均有糧386公斤,與上年持平,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達2178元,同比增198元,增長10%;實現工業產值近4億元,同比增1.2億元,增長60%,完成地方稅收736萬元,全年鎮本級財政收入339.8萬元,同比增10.9萬元。

在農村經濟總收入中,種植業收入達5317.1萬元,占總收入的35.64%;畜牧業收入達4047.5萬元,占總收入的27.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343頭,肉牛8672頭,肉羊6511頭,商品家禽23736隻);漁業收入達370.1萬元,占總收入的2.48%;林業收入達122.8萬元,占總收入的0.82%;第二、三產業收入達4978萬元,占總收入的33.36%。2006年,全鎮外出務工收入為8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76人,在省內務工664人,到省外務工112人。

政務公開

塘子鎮政務公開工作按照政務公開的有關政策規定和縣委、政府的有關要求,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會議、公開欄、意見箱、參與電子政務建設、報送新聞簡報等形式開展,使各級行政部門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政務信息,使廣大人民群眾對行政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能得到保障,並為對外宣傳打開了一扇窗口。塘子鎮開展政務公開工作主要做法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學習、定時公開、監督管理等制度,明確相關職責,並在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促進政務公開有效落實。

截止2006年末,全鎮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0.56萬元,人均籌資0.21元,「一事一議」籌勞316個,勞均籌勞0.0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509.88萬元,有固定資產7543.86萬元,年末集體經營收益10.48萬元。全鎮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95個,行政村、自然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

2006年,全鎮共發放糧種補貼10萬元、退耕還林補貼44.20萬元、農用物資補貼14.8125萬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