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輔佩切爾斯克修道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基輔佩切爾斯克修道院坐落在烏克蘭國家建築歷史文化保護區內,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近千年之久。公元1051年,修道士在基輔附近的山洞裡修建了修道院。當修道生活從洞穴轉移到地面後不久,原來地下的迷宮般的洞穴就變成修道士的墓地。佩喬爾斯克修道院也因洞穴(烏克蘭語中洞穴被稱為佩喬爾斯基)而得名。

簡介

基輔佩切爾斯克修道院基輔羅斯時期修建的男修道院,是烏克蘭境內最早的修道院,坐落在烏克蘭國家建築歷史文化保護區內。公元1051年,由修道士安東尼·佩切爾斯基、費奧多西·佩切爾斯基創建於基輔附近的山洞中。當時,修道院的第一個定居者是安東尼修士,正是他的潛心靜修生活鼓舞和感染了當地的居民,他們前來祈求祝福,同時也帶來生活必需品。其中的一些人決定留下來和他生活在洞穴里。很快,人數不斷增多,於是定居者擴大了原有的洞穴、修建了一些新的洞穴、修建了單人房間並建立了教堂。

自 11 世紀 60 年代起,主要宗教活動轉移到教堂進行,原來地下的迷宮般的洞穴就變成修道士的墓地。洞穴里的遺體已經埋葬了7個世紀之久。11 世紀成為在古羅斯傳播與確立基督教的中心,後對俄國尤其是烏克蘭的文化教育發展起積極作用。約 1113 年,修道士涅斯托爾完成基輔羅斯《編年記事》第一稿的編纂。

修道院組織抄書活動和文化學習,培養本國神職人員,1615 年創辦印刷廠,團結一些社會活動家、作家、學者和雕刻藝術家,出版宗教書籍以及識字課本、曆書、詩篇和歷史、語言學課本。1632 年所屬神學校與基輔主顯派兄弟會學校合併,成立基輔莫吉拉高級學校,亦為俄國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基輔學院的前身。1926 年,其駐地全部建築設施被蘇維埃烏克蘭政府確定為文化歷史保護區,並設立多種文化藝術類博物館。

修道院在烏克蘭文化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影響到了文學繪畫、製圖、建築、應用藝術和圖書發行等諸多方面。基輔-佩喬爾斯克修道院成為了基督文化傳播的中心。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