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要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基要主義是近現代基督教新教神學思潮之一。

新教(Protestantism),亦稱基督新教[1],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羅馬普世大公教會(大公的基督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2]、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

簡介

基督教中從19世紀末開始的一個思潮,反對自由主義神學及歷史批判學,以字面的、傳統的方式理解《聖經》,接受傳統的基督教教義。原教旨主義或基本教義派,也稱「基要主義」「根本主義」或「基要派」,是指某些宗教群體試圖回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起源於美國。反對現代主義,特別是高等《聖經》考證學。「基要主義」一詞最早出於1920年美國浸禮會的刊物《守望觀察者》,為該刊主編羅斯所創。嗣後,凡反對現代主義並自認堅守聖經權威基要者常被泛稱為基要派,但沒有統一的組織。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使其信仰世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因而作出回應;一般提倡對其宗教的基本經文或文獻做字面的、傳統的解釋,並且相信從這些闡釋中獲得的教義應該被運用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都存在類似「原教旨主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