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雙重生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波蘭裔藝術電影大師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被稱為「藉助影像的敘事思想家」,電影風格富於哲思、詩意和對人世的悲憫。本書是對基耶斯洛夫斯基創作生涯的一次梳理,並細讀了他的所有重要作品,着力審視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作品主題、風格、道德上的一致性,讓我們真正理解這位電影大師。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蘭裔著名導演,他的作品令人驚艷,充盈着道義的追問,揭示了掩藏在日常生活平靜面紗下的一幕幕活劇。

本書是英語世界第一部關於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專著,作者是基氏的至交,她以鮮活的材料和獨到的評述,全面評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創作生涯,着力審視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作品主題、風格、道德上的一致性,讓我們真正理解這位電影大師。

對於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安內特·因斯多夫具有迅速的領悟力,並懷抱着一種發自本能的同情。這本書的價值無可估量。

——羅傑·艾伯特

誰若對這位非凡的導演感興趣,本書將是他的不二之選。

——彼得·博格達諾維奇

作者簡介

安內特·因斯多夫 哥倫比亞大學著名電影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翻譯,為標準收藏(CriterionCollection)公司出品的特呂弗影片激光視盤提供了評論音軌,並在關於特呂弗生平的法國紀錄片《弗朗索瓦?特呂弗:被偷的肖像》(1990)中接受採訪。著有《無法消除的陰影:電影與大屠殺》、《弗朗索瓦?特呂弗》、《雙重生命,第二次機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   因斯多夫博士出生於巴黎,在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獲得學士學位,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她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學藝術騎士勳章」,1993年被授予「法蘭西學院騎士勳章」。她一直為《紐約時報》文藝副刊撰稿。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舊金山時報》《先驅論壇報》《洛杉磯時報》《電影評論》《波士頓環球報》《美國電影》和《滾石》雜誌。電視方面,因斯多夫博士在《法國電影俱樂部》(TéléFrance CinéClub,一個全國有線電視節目)、《黑暗的年代》(Years of Darkness,在WNET/PBS電視台播出的有關二戰經歷的系列影片),以及WNYC電視台出任主持;她還在任主持。因斯多夫博士是《擦鞋》(Shoeshine)的執行製片。該片曾獲198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提名,並獲蒙特利爾電影節大獎。她還是《短期債券》(Short-Term Bonds)和《表演片段》(Performance Pieces)的執行製片,前者是曾獲美國電視影藝金鷹獎(CINE Golden Eagle)的短片,後者獲1989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獎提名。

內容預覽

第1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一 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溘然辭世,終年54歲。消息傳來,令了解他及其電影作品的人們感到無比的震驚與傷痛,伴隨着的,還有一種十分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疑惑。儘管朋友們多次嘗試,想要說服他去國外接受心臟搭橋手術,但最終他仍拒絕了巴黎、紐約以及兩家波蘭專業心臟手術機構的邀請。他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波蘭人,對自己的醫生充滿信任。那天,他自己步行來到華沙醫院,自己登記入院、接受手術;他再也沒能醒過來。根據他朋友的說法,那家醫院應承認責任,因為他們的醫生對進口醫療器材熟悉程度不夠。[1]不少紐約人是在曼哈頓的林肯中心看戲時得知他的死訊的,沃爾特·里德劇院(Walter Rea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