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比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比亞,外文名:GIBEAH,基督教聖經地名。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1]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耶穌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2],勸人悔改,轉離惡行。

簡介

這名詞的意思是「山崗」,這也是聖經常用的意思(如:撒下二25;RV 及 RSV 在撒下六3的意思大概也是如此),但這詞也被解作地方名字。由於這詞與另一地名 geb[a` (參*迦巴)在拼法十分相近,故此人們常常混淆了這兩個詞(如:士廿10)。

1. 猶大山區的一個城市(書十五57),可能相當於現今伯利恆附近的傑巴(el-Jeba`)。

2. 便雅憫的一個城市(書十八28),顯然位於耶路撒冷以北(賽十29)。因為城中的居民犯罪,這城在士師時代被毀滅了(士十九-廿;參:何九9,十9)。它因為是掃羅的出生地而聞名(撒上十26),稱為 gib[#`at[ s%a{~u^l,即「掃羅的基比亞」(撒上十一4)。他作王時居於此(撒上十三-十五),後來大衛被膏立為王后,掃羅仍居於此(撒上廿二6,廿三19,廿六1)。當大衛作王時,他要讓基遍人將掃羅七個子孫的屍體懸掛在基比亞的牆上,以補償掃羅曾對基遍人的屠殺(撒上廿一6;七十士譯本譯作「基遍」)。

聖經時代掃羅的基比亞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今日的弗爾廢丘(Tell el-Ful),約於耶路撒冷以北五公里。在1922-3和1933年,奧伯萊(W. F. Albright)曾在這地點作考古發掘,其結果證明了上述的看法。1964年,拉普(P. W. Lapp)作進一步的發掘,對奧伯萊的結論作了一些修正。這地點遠離流水,顯示它在鐵器時代以後才有人在此定居,那時候山區居民才開始廣泛使用盛雨水的貯水池。在主前約十二世紀才開始有人在基比亞定居,這小小的群居可能是在士十九-廿章所描述的那段插曲中被消滅了。經過一段短時期,一個小小的城堡便在那裡豎立起來,並有人負責看守,時為主前1025-950年,即掃羅的時代。奧伯萊重繪這城堡的平面圖,認為它是長方形的,每個角落有一座樓塔;但他只發現一座樓塔,而立普的研究則顯示那平面圖不能確定。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鐵製的犁頭,顯示當時已引進了鐵器的使用,鐵器在此之前一直是非利士人的專利。有跡象顯示這城堡曾被掠奪,然後被棄置了數年之久,這大概是在掃羅逝世的時候。但不久便有人再居於堡內,可能他們是在大衛與伊施波設打仗之時,用這城堡作前哨站。但隨着大衛征服了整個王國,城堡也失去了重要性,考古發現也顯示它大概被荒廢了約兩個世紀。這城保後來被重建,大概是由希西家建的,還備有一座瞭望台,但很快便又再度被毀(參:賽十29)。到主前七世紀,這城堡重新安設防禦工事,建有雙層的城牆(casemate wall,*防衛)。這城堡可能遭尼布甲尼撒的軍隊毀滅,自此以後,直至約主前500年,這地點上有一個規模很大的村莊。此後一段期間,這地方繼續被棄置,直至馬加比時代,才出現一個新的村莊。此後這兒只偶爾有人居住,直至所有猶太人被驅逐出耶路撒冷為止。這時候,基比亞因為鄰近耶城,大概也受到那禁令所影響〔譯註:有關這兒所說的禁令,見*耶路撒冷一條 II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