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基列,外文名:GILEAD,基督教聖經人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2]

簡介

1. 瑪拿西的孫子,瑪吉的兒子,基列族人的祖先;這基列族是瑪拿西支派中主要的一族(民廿六29-30,廿七1,卅六1;書十七1、3;代上二21、23,七14-17)。

2. 迦得的後裔,後來某些迦得人的先祖(代上五14)。

3. 耶弗他的父親(士十一1-2)。

4. 這名字可應用在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所占領的整個外約但地區,或其中的一部分。狹義的基列是指一多山、多叢林的地帶,南界由希實本(Heshbon)以西到死海的北端,北面向今日的雅姆克河和河谷(Wadi Yarmuk)伸展,到距離雅穆以南約廿九公里之處變為平原。這些平原在北面繼續延伸為巴珊地。按這定義,基列便被由東流向西的雅博河(Jabbok)下游一分為南北兩半了。在狹義的基列以南(即希實本至死海這路線以南),一直到亞嫩河的地區,是一處起伏不平的高原,適合種植穀物及飼養牛羊。有時候「基列」這名詞也包括了這地帶。但基列這詞最廣泛的意思,可包括整個(屬以色列)的外約但(參:申二36,特別是卅四1;士十-十二,廿1;王下十五29)。有趣的是撒上十三7用「迦得」來指某一地區,但卻用「基列」來泛指整個境城。王下十33同樣將它用作一概括性名詞,在那裡「基列全地」就是指(屬以色列的)外約但,包括「基列」(即狹義的基列,再加上往南到亞嫩的地區)和巴珊「。有關狹義的基列,即雅博河南北的多樹山區,見:申三10,在那裡基列被形容為位於希實本南面平原或台地的城市和北面的巴珊之間;另見書十三11(注意上下文)。狹義來說,基列的南北兩部分都可單獨的被稱為」基列「(有關北部,見:申三15;書十七1、5-6)。當經文使用較詳細的稱謂時,雅博以南的基列(屬迦得支派)有時候被稱為」基列山地的一半「(RV,申三12,參:16;書十二2、5;參:十三25),但這名字也曾用來形容雅博以北的基列(書十三31)。北部的半個基列也被稱為」其餘的基列地「(申三13)。在申三12並16,和13並15中,全名和簡稱的次序是特別值得注意的。一個名詞或稱謂同時有廣義及狹義,或同時用全名及簡稱,無論在古代或今天都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對於舊約中出現的基列一詞,只要我們考究一下上下文,便知到底是指哪一含意了。

基列的乳香是名聞遐邇的(耶八22,四十六11;參:創卅七25)。其山地上密布的林木與利巴嫩、迦密齊名,被視為富庶的象徵(耶廿二6,五十19;亞十10)。它是放羊之地(歌四1,六5),也是逃亡者隱藏之處。歷來曾經躲藏於基列的人中,包括要躲避拉班的雅各(創卅一21-55),在掃羅時代恐懼非利士人的以色列人(撒上十三7),伊施波設(撒下二8-9),和在押沙龍叛變時的大衛(撒下十七22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