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隍神世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隍神世故》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下卷。

原文

李幼泉都轉(昭慶),相國肅毅伯之季弟也,常統刀餘人剿賊,以功擢鹽運使。將入都候簡,遇疾不果。以癸酉之夏,卒子天津。方病篤時,都轉厭其困苦,乃密自為一疏』遣人赴城隍廟焚之,大旨謂:「上念老母,不忍遽謝人世。然修短有定數,原難勉強。自揣生平尚無大過,若壽數未絕,請即令痊癒,若壽限已到,亦即早令溘逝,免受此淹纏之苦也。」

焚疏未及半時,都轉忽夢城隍神遣人持柬來招,隨之俱往,與城隍神款語片時即返。伯相適來問疾,尚未知都轉焚疏之事也。都轉自稱疲乏口渴,呼湯飲之,遂語伯相以焚疏之故,且曰:「我向者到城隍廟一行也。』伯相問:「見城隍行何禮?」都轉曰:「如世俗賓主相見禮,一揖而已。」因述城隍神之詞曰:「人之壽數,非我所能主持,我已將大疏轉奏上帝矣。子之壽數,原止於此。然子上念老母,孝意可感,且子多年帶兵,有功無過,我料上帝必有延壽之命,子盍歸乎?」拱手而別。

伯相聞之頗喜,冀其或有轉機也。不料是日,都轉遽卒。此事伯相親為余言之,且曰:「當城隍神轉達奏疏之財,彼豈不知上帝之未必能允,而以延壽慰余弟者,蓋城隍神之世故也。」

著作簡介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後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於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後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又有《清代筆記叢刊》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今據《筆記小說大觀[2]》本整理。

視頻

城隍神世故 相關視頻

江南第一豪宅-薛福成故居
曾國藩接到萬言書,落榜生薛福成有真材實料,都說到了點上

參考文獻

  1. 庸庵筆記,道客巴巴,2014-12-25
  2. 筆記小說大觀目錄,豆瓣,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