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先儒(蔡飛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城西先儒》是中國當代作家蔡飛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城西先儒
杏花微雨天,孟夏的西街一地潔淨。我從鐘樓往西行走,過裴巷、開元寺、新華路,走進孝感巷蔡清故居。在這座保持清代格局的二進古厝里,我與守厝老人打嘴鼓。
「我是濟陽蔡。」我自報家門。
「我也是。」老人客氣地泡茶。
攀上宗親,我拉開了話閘子:「前些年我去山東曲阜,見到大成殿西廡供奉的『先儒』蔡清的木主,歡喜得額頭出汗。虛齋公是泉州的鄉賢,更是咱們蔡氏的宗賢。」
老人似乎受到我的情緒感染,話越講越熱乎。
感動我的這位先儒字介夫,號虛齋,1453年生於晉江縣曾井鋪(今鯉城孝感巷),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鄉試中解元,相當於高考省級狀元。七年後,曾井鋪蔡府張燈結彩,京城再次傳來蔡清高中進士的捷報。
謝了聖恩,我的宗賢心裡淨想設帳講學,稱病乞假歸梓。蔡老夫人愀然不悅,望子成龍的情緒溢於言表。可以理解,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往往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期許。蔡清遵從母命,悄然藏掖念想,緊趕慢趕上京候任去了。
蔡清當過京官,任過南京文選司郎中、江西提學副使,仕宦過幾個地方,頗有政聲,教授生徒與著書立說是他的主要業餘愛好。他講學時,「有志之士,不遠數千里從之」,在他的教誨下,「出其門者,皆能以理學名於時」。父母病歿後,索性辭官回泉州傳道治學。
守厝老人告訴我,蔡清一生清廉,兩袖清風,他的朋友、學生見他「居宅敝壞」且「家無儲積」,在他去世那年為他集資興建了這座居所。因而,他著書的作坊「蒙引樓」不在孝感巷,而在西街裴巷口。《易》是五經之首,學問深不可測,蔡清知難而進,在開元寺結社研《易》,成員有李廷機、林希元、蘇浚等「清源治《易》二十八宿」,有思想的人聚在一起,思想益發深邃。隨着「《易》學社」成員90多部著述問世,清源流派舉國同贊,時人每談研《易》,必言晉江,蔡清高踞非同一般的理學地位。
在明初心學派的論戰中,蔡清完善了思想體系。有感於朱熹學說是聖賢本旨的經傳,繼承、捍衛的必要性不容置疑,蔡清對朱熹的《四書集注》認真解讀,編著了《四書蒙引》,明清時期開科取士,標準答案出自《四書集注》,蔡清力倡的功勞巨高。西街北側的孝感巷、開元寺、蒙引樓構成蔡清晚年閃亮的人生軌跡,憑着對文字良好的感覺,他挑燈苦悟,筆走龍蛇,《四書蒙引》、《易經蒙引》、《虛齋文集》全是經典。
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起用蔡清為國子監祭酒,可惜剛接到詔書,他已病逝泉州家中,是年56歲,長眠於城東桃花山。萬曆年間,僉都御史詹仰庇為他請封,得諡號「文莊」,大學士李廷機為他請贈禮部右侍郎。泉州在府文廟為他建祠奉祀,體現家鄉對於這位朱熹之後的理家大家的推崇。清雍正二年(1724年),蔡清從祀曲阜文廟,列西廡先儒第三十一位。200多年來,在這座千古一廟裡,我的宗賢接受過千千萬萬的書生禮謁,如果沒記錯,泉州籍儒生唯有他獲此殊榮……
走出蔡清故居,孝感巷不寬,細雨飄落巷底,仰望風的去處,聽得見歷史的回聲。[1]
作者簡介
蔡飛躍,福建南安水頭人,現居泉州市區,土建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一級建造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