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關街道月莊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關街道月莊村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關街道,位於臨朐縣城西1.5公里處,東接西張家莊,西界郭家莊,北與倪家莊為鄰,南與平安莊西郡村相望。全村510戶,1730人,其中在籍戶數452戶,1521人。耕地面積1100畝。[1]

中文名:月莊村

地 址: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關街道

在籍戶數:452戶

耕地面積:1100畝。

得名由來

建國前為3個自然村,即小月莊、月莊、程家莊,建國後成為一個村。村西有一條南北向天然排水溝,北始高垣牆村西,南止平安莊東。另有一條東西向天然排水溝,西發于衡里爐村,經郭家莊北、程家莊南,與南北走向排水溝交匯,交匯處形成水灣,狀如「二龍戲珠」。灣南側以石為橋,俗稱「橋灣」,即現越溝街中段與四通街銜接處。灣北,村民跨溝而居,故名越溝莊;又因縣城西去青州王墳必越此溝,又名逾溝莊,後漸稱為月莊。

歷史沿革

明清兩代至民國初,屬臨朐縣禮讓鄉平安社;1930年屬第一區平安鄉;1945年9月屬臨朐城區平安鄉;1952年屬第一區西郡鄉;1954年屬紙坊區西郡鄉;1956年屬紙坊區東平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西郡生產 大隊;1984年屬臨朐鎮;2007年屬城關街道。

人口姓氏

據村民李紹亭所存家譜記載,其先祖李增,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遷居越溝莊之陽,時已有越溝莊,據此推斷,立村年代當在明中期。據傳,最早為劉氏自河北棗強徙此立村,其他姓氏先後遷入。至建國初,計有李、張、程、孫、高、劉、宮、胡、趙、王、郭、尹、鍾13姓,後有楊﹑曹﹑呂﹑葉﹑徐﹑許﹑傅﹑侯﹑聶﹑辛﹑滕﹑陳﹑宋﹑葛﹑譚﹑雋﹑杜﹑馮等姓陸續遷入。

經濟發展

建國前,農作物主要種植穀子、高粱、玉米、小麥,經濟收入主要靠養蠶、種植黃煙。李洪儒、張恩謙等7戶村民,先後建起煙葉切絲作坊,購置切絲機13台,初為手搖切絲機,後改為畜力牽引切絲機,煙絲銷往博山一帶。李嘉干建巢絲作坊一處,首創月莊巢絲業。

1960年至1970年,農作物增加地瓜。

1970年至1980年,地瓜面積逐年減少,而代之以桑蠶。地頭、路邊、渠旁,無地不桑,專用桑園、專用蠶室隨處可見。同時改過去單一春季養蠶為春、夏、秋3季養蠶,並向外地派出養蠶技術員傳授技術。

1977年,原西郡大隊蠶繭產量突破2萬公斤,縣委獎給25馬力「泰山牌」拖拉機1台。

1983年後,分田到戶,桑隨地走,難成規模,加之繭價大跌,村民刨桑種糧,桑樹逐漸絕跡。農作物品種單調,只有小麥和玉米。村民農作之餘,外出務工經商。

1991年,從壽光引進大棚菜生產技術,種植大棚黃瓜30畝,打破單一種糧格局。

1992年,與北方果樹苗木繁育場聯營,建育苗基地50畝,同年栽植大櫻桃17畝,到2002年,全村99%的耕地栽植大櫻桃。

1998年,胡長太、李立軍、李安興﹑李幫海﹑程克瑞﹑王法安﹑張慶祿﹑張成剛﹑張成臻﹑譚音剛10戶村民,試驗在大棚內種植櫻桃,戶建1畝大棚,因無經驗和技術,僅3戶有收,其它幾近絕產。他們不斷總結汲取經驗教訓,繼續進行試驗,大棚櫻桃生產終於獲得成功,櫻桃均價50元左右。其他村民紛紛效仿,全村發展到600多畝,畝均產值3萬元,並很快輻射到周邊十幾個村莊及全縣各地,栽植面積達幾萬畝。採收季節,全國各地客商雲集,櫻桃銷售北至哈爾濱,南到廣州﹑深圳,達20多個省市。

2008年,利用村北荒溝,墊土2萬立方,投資50萬元,建起2200平方米鋼架結構櫻桃交易市場,改善了交易環境,規範了交易行為,引來了更多客戶,保障和促進了櫻桃生產的發展。

1996年,原國務委員陳俊生及省委領導來此視察,濰坊市委原書記齊乃貴﹑曹學成等多次前來指導工作,全國各地幹部群眾紛紛來此參觀學習。

2002年5月,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所長王家喜教授來月莊考察,對這裡的大櫻桃生產曾有「國內領先,省內一流」之評。

基礎設施

1952年3月,冶源老龍灣乾渠引水工程(後稱海子河)竣工,渠水經李家莊、下石埠村進入月莊村南,東入西張家莊。1987年,乾渠進行沙石砌築。

1964年,縣城至王墳道路張家莊到衡里爐村一段,進行截彎取直拓寬。2004年,對該路進行瀝青硬化,村民捐款5萬元,不足部分政府補助,完成月莊段硬化工程1500米。2005年,高垣牆村至盧家莊道路進行水泥硬化,月莊段硬化400米。2007年,海子河乾渠生產路進行水泥硬化,月莊段硬化500多米。

1962年,冶源水庫西乾渠建成放水,月莊耕地全部成為水澆田,糧食產量成倍提高。

1936年,村民孫洪儒在縣城創辦臨朐縣第一家電燈公司,安裝1台5千瓦發電機,供國民黨臨朐縣黨部﹑縣政府等主要部門照明。此為臨朐電力工業之始,後因發生觸電事故停辦。

1968年高壓電入村,西郡大隊設50千瓦變壓器1台,始用於農機作業,後逐步用於照明。

1988年秋後開始,進行新村規劃建設,設定兩種戶型,即18米×16米和15米×16米。每隔90米設一南北街,門前小巷4米寬,每排房高度一致。1993年,新村格局基本形成,有南北大街7條,自東向西依次為永聖街、文化街、北匯街、太和街、越溝街、西平街、永昌街;東西大街3條,由南向北依次為向陽街、四通街、長春街。共建房540戶,占地400畝,99%以上村民住上新房。村內原排水溝全部填平。

視頻

周口市淮陽區城關鎮小孟樓村~高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