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者(周夢蝶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垂釣者》是詩人周夢蝶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作者:周夢蝶
是誰?是誰使荷葉,使荇藻與綠萍,頻頻搖動?
攬十方無邊風雨於一釣絲!執竿不顧。
那人由深林第一聲鶯,坐到落日銜半規。
坐到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之背與肩被落花壓彎,打濕……
有蜻蜓豎在他的頭上,有睡影如僧定在他垂垂的眼皮上,
多少個長夢短夢短短夢,都悠悠隨長波短波短短波以俱逝——-
在蘆花淺水之東醒來時。魚竿已不見,
為受風吹?或為巨鱗銜去?
四顧蒼茫,輕煙外,
隱隱有星子失足跌落水聲,鏗然!
作者簡介
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生於河南淅川。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大環境的變遷,1947年在武昌參加青年軍,後隨軍隊赴台。自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成為「藍星詩社」一員,至1959年詩集《孤獨國》的出版﹐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
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四十年,卻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過《孤獨國》和《還魂草》兩本詩集。他的生命全獻給了詩,詩和他的生命已分不開,而這顆未蒙塵的珍珠,也實至名歸地獲得第一屆國家文藝獎。[1]
1921年2月6日(1920年臘月二十九)凌晨,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鐙鄉陳店村。出生前四個月父親已去世,由母親撫養長大。11歲上私塾, 18歲上小學,20歲上初中。先後在開封師範學校、宛西鄉村師範就讀,因戰亂肄業。16歲結婚,育有兩男一女。
1948年,去武漢求學未成,生活無着投軍,後隨軍撤到台灣。
1956年,退役後到台北,在武昌街以擺攤賣書為生。
1962年,開始在街頭禮佛習禪,終日靜坐繁華街頭,被譽為「孤獨國國王」、「詩壇苦行僧」、「今之顏回」,成為台北藝文風景、文壇傳奇。[2]
1980年,因胃病書攤歇業,歷時長達21年。每周三下午6點,先後在明星咖啡屋和百福奶品店舉辦文友聚談會,被稱為「明星之約」、「百福之約」,數十年風雨無阻,被暱稱為「地下文學院院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