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枝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垂枝榆學名Ulmus pumila)為榆科(Ulmaceae)榆屬(Ulmus)下的一個品種/栽培型。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幹上部的主幹不明顯,分枝較多,樹冠傘形;樹皮灰白色,較光滑;幼樹樹皮平滑,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葉片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3-6月開花結果。垂枝榆抗寒性強,對於城市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所以在城市綠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樹幹上部的主幹不明顯,分枝較多,樹冠傘形;樹皮灰白色,較光滑;一至三年生枝下垂而不捲曲或扭曲。在干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黃色或黃色,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內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

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

花先葉開放,在去年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後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產地生境

中國內蒙古、河南、河北、遼寧及北京等地有栽培。垂枝榆性喜光,抗逆性強,在含鹽量低於0.3%的地區可以生長,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也可生長;氣溫達-35℃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長,無凍梢現象[1]

繁殖方法

垂枝榆一般採用嫁接繁殖[2]

⑴采接穗的時間在春季樹液流通時,一般在3月下旬,選擇樹體優美,無病蟲害的垂枝榆的外圍枝條剪接穗,枝條的採集也可以結合母樹的修剪來進行,接穗10厘米左右,每段接穗有2-3個飽滿的芽。用蠟封存。放在低溫潮濕處保存,待嫁接。

⑵嫁接垂枝榆多採用白榆作砧木,砧木胸徑以3-5厘米為宜。依據樹勢保留砧木的高矮,一般是1.5-2.5米之間。嫁接垂枝榆可以插皮接,也可以芽接。插皮接(皮下接)是近年來嫁接的主要方法,操作簡單,成形快。插皮接要在砧木離皮時才能進行。嫁接時先把砧木按適當的高度截干,削平斷面,待接。取接穗,從下端芽的背面下刀,削成3-5厘米的削麵,削麵要平直並超過髓心。再將長削麵的背面末端削0.5-0.8厘米的小斜面。截好的砧木選平滑處,將砧木皮層垂直切一小口,長度為接穗長度的1/2-2/3。依據砧木的粗細,選2-3個接口,要均勻分布。把接穗從砧木切口沿木質部與韌皮部中間插入,長削麵朝木質部,並使接穗背面對準砧木切口正中,削麵上部要「留白」0.3-0.4厘米。接好後用塑料薄膜綁緊。

主要價值

垂枝榆作為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在中國很多地區都已經應用。其樹形、樹幹、枝、葉片和果實等方面的觀賞特性均符合園林造景的需要,因此在城市綠化中應用垂枝榆對於增加樹種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

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1. 垂榆介紹 垂榆特徵及園林用途,園林景觀植物庫,2017-04-11
  2. 垂榆 養殖方法介紹,山草香,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