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坎門花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坎門花龍

坎門花龍,源於浙江省玉環縣坎門漁村,是一種富有漁鄉風格的布龍,以大幅度騰跳和「龍繞柱」為主要特色。當地民眾又稱其為「滾龍」或「挵龍」。

2011年5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名錄項目。

基本內容

中文名:坎門花龍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Ⅲ-4

批准時間:2011年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申報地區:浙江省玉環縣

歷史沿革

坎門「花龍」初時形成是一種觀賞燈,現今的花龍繞柱、花龍拼字、龍魚混舞則是以後發展起來的。

坎門花龍的形成與發展和漁民抗擊海盜及戚繼光抗倭有關,據傳明嘉靖年間,有一股倭匪在附近海域頻繁竄擾,搞得民不聊生,一位聰慧的漁家女想出邀請各地舞龍隊共度元宵的計謀,誘敵深入,並一舉殲滅了進犯的倭匪。之後每年以正月十五鬧龍燈作為紀念相傳至今,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據清光緒年間纂修的《玉環廳志·風俗篇》記載:「里社各制龍燈,鳴鑼擊鼓,旋繞為盛;制禽獸鱗魚花燈入人家串演戲陣。笙歌達旦,環觀如堵」。可見龍舞的串演在玉環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傳承歷史,而且群眾基礎廣泛,參與程度極高。

上世紀八十年代收入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科研項目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浙江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坎門花龍,2012年成立坎門花龍活動中心,2014年建立專門性的展示館。

傳承意義

坎門花龍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紙紮的花龍燈具,各種形象栩栩如生,手工技藝精湛奇妙;大紅大綠的民間彩繪藝術,色彩鮮艷火辣、對比強烈明快;別具一格的「花龍繞柱」表演,在龍頭的帶領下,八段龍節和龍尾,在三十二根甚至六十四根柱子間穿插迂迴。[1]首尾相顧,此起彼伏,左騰右滾,柱柱盤繞而線路不亂,井然有序。間以火爆熱烈、氣勢磅礴的鑼鼓、哨吶,營造出熱烈歡快的氛圍,場面壯觀,氣勢恢宏,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花龍繞柱」舞蹈,自然、樸質、粗狂,是坎門地域人文品質、審美情趣的體現。研究坎門「花龍繞柱」舞蹈與其他民間花龍的差異,探討「花龍繞柱」存在的方式及形態特徵,有利於中國民族舞蹈文化的多樣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