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門驗潮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坎門驗潮所,又名坎門海洋環境監測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玉環市坎門街道的燈塔社區平石岙內,是一座以觀測海潮數據為主要工作的科研機構。該驗潮所於1928年設計和選址,1929年正式動工建設,1930年初步建成並投入使用至今,是由中國自主選址、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驗潮所[1]。該驗潮所測定出了「坎門零點」,並由此測出了「坎門高程」,這成為了中國測量海拔高度的重要數據。2010年,坎門驗潮所舊址被列為全國百大文物發現之一。此後坎門驗潮所舊址被先後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國家在中國沿海建立了多個驗潮機構。20世紀20年代末,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建造一座驗潮機構。該機構由時任浙江省陸軍測量局三角科長的天文學家、測繪學家曹謨於1928年在台州選址並設計。1929年1月,相關建設經費獲批,當年6月11日國民政府陸地測量總局正式興建該驗潮所,是為坎門驗潮所,即中國自行選址、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驗潮所。坎門驗潮所於1930年基本建成,同年5月正式開始驗取潮汐數據。為了測定更加準確,驗潮所內建立起了回瀾閘,方便記錄潮水數據:59-60。1932年1月,運行了16個月的驗潮井因海水侵蝕而崩塌,隨後驗潮所方面花費2個月修建了更為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的驗潮井。1933年,坎門驗潮所測定了確定了海拔零點,即「坎門零點」,為此坎門驗潮所專門在玉環島上建立了水準點,作為相關標識。1936年1月,「坎門高程」正式得以運用於軍事測圖等領域,並轉交給浙江、江蘇、江西、福建等17個省市使用。1939年,日軍圍攻坎門,坎門驗潮所被迫荒廢。1948年,國防部測量局曾準備將坎門高程作為全國大地的法定起算面,但該計劃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而擱淺。1930年至1947年的所有測量數據也被中華民國政府一併帶至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坎門驗潮所僅剩驗潮房,驗潮儀已經不知去向。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區海道測量處接管了該所。此後坎門高程被運用於軍事、海洋、測繪、港口工程、基礎科學的研究:351。1958年,坎門驗潮所正式更名為海洋坎門站。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坎門高程向全世界公布。此後,坎門驗潮所成為國際海洋水文氣象資料交換站。2001年6月,國家海洋局為坎門驗潮所撥款添置了現代化的觀測設備,並重修了驗潮房。2008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坎門驗潮所舊址被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經浙江省文物局考察後,坎門驗潮所的保護範圍和控制建設地帶得以初步確認。2010年,坎門驗潮所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百大重大文物新發現之一[2],同年6月坎門驗潮所被以「坎門海洋環境監測站」一名列入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坎門驗潮所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坎門驗潮所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坎門驗潮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浙江玉環登錄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驗潮所,搜狐,2008-12-16
- ↑ 台州玉環驗潮所成「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中國園林網,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