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坎兒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坎兒井又稱坎爾井。坎兒,意井穴,為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1];起源於前1千紀的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為中心,東至中國新疆(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西至摩洛哥。坎兒井在阿曼被稱為法拉吉

史載漢代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工程,稱之井渠法。吐魯番七克台鎮的60多道坎兒井多為清代林則徐興建的,人稱林公井。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四部分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豎井口,將地下水匯聚。然後,在井底修通暗渠,將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這樣保證了地下水不會因炎熱及狂風而被蒸發或污染。澇壩將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據史料記載,新疆坎兒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鼎盛時期曾多達1700多條,是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齊名的古代三大工程。目前仍然是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2006年,「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伊朗將坎兒井申報世界遺產成功。

歷史沿革

漢代尤其是 漢武帝的主要功績之一是開發了廣大的西北地區。當時把移民實邊和修渠屯田作為抗擊匈奴侵擾的組成部分,這時西北地區成為僅次於關中的水利重點地區, 水利工程技術也大大提高。新疆特殊的 水利工程型式——坎兒井也創始於西 漢。據《 漢書·西域傳》記載:宣帝時 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廬倉以討之,三國人孟康註解卑鞮侯井 說: 大井六,通渠也,下流湧出,在白龍堆東土山下.可以看出。這個工程有6個豎井,井下通渠引水,顯然是近代的坎兒井。坎兒井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取水工程型式[2]

在新疆一些沖積扇地形地區,土壤多為砂礫,滲水性很強,山上雪水溶化後,大部滲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較深。為了將滲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區灌溉,開挖井渠是比較方便的。而井渠技術已在龍首渠的施工中應用,新疆勞動人民大約吸引了井渠法的施工經驗,並將它引用到新的地理條件下,創造出新型的灌溉工程型式。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 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如今,仍澆灌着大片 綠洲良田。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 五星鄉坎兒井,可供參觀遊覽。

視頻

坎兒井 相關視頻

新疆的坎兒井
航拍中國: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