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地髓又名生地黃,別名:地黃、生地、地髓、原生地、干地黃、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參科、地黃屬植物,
地黃的塊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溫和氣候及陽光充足之地,怕積水,
為清熱涼血藥。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乾、舌絳或紅等症狀,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
中國各地均有生產。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
又名地髓(《本經》),原生地(《本草正義》),干生地(《中藥志》)。[1]
原植物地黃又名:苄(《爾雅》),芑(《別錄》),牛奶子(《本草衍義》),
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實圖考》),山煙、山白菜、酒壺花、甜酒棵、蜜罐棵。
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鮮地黃:清熱涼血,生津潤燥。)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地黃
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別稱: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玄參科
屬:屬
種:地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也有。
擴展閱讀
「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
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 折, 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搗飲之(《 血(甄權)。
「發明」好古曰∶生地黃入手少陰,又為手太陽之劑,
故錢仲陽瀉丙火與木通同用以 導赤也。諸經之血熱,與他藥相隨,亦能治之。溺血、便血皆同。
權曰∶病患虛而多熱者,宜加用之。
戴原禮曰∶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虛火之證者,宜地黃之屬, 以滋陰退陽。
宗 曰∶《本經》只言干、生二種,不言熟者。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
老人中虛燥熱 者,若與生干,當慮太寒,故後世改用蒸曝熟者。生熟之功殊別,不可不詳。
時珍曰∶《本經》所謂干地黃者,乃陰乾、日干、火干者,
故又雲生者尤良。《別錄》復 雲生地黃者,乃新掘鮮者,
故其性大寒。其熟地黃乃後人復蒸曬者。諸家本草皆指干地黃為 熟地黃,
雖主治證同,而涼血、補血之功稍異,故今別出熟地黃一條於下。
熟地黃
「修治」頌曰∶作熟地黃法∶取肥地黃三二十斤淨洗,
別以揀下瘦短者三二十斤搗絞取 汁,投石器中,浸漉令浹,
甑上浸三、四過,時時浸濾轉蒸訖,又曝 如漆,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曰∶采生地黃去皮,瓷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勿犯銅鐵 器,令人腎消並發白,男損營,女損衛也。
時珍曰∶近時造法∶揀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縮砂仁末在內,
拌勻,柳木甑於瓦鍋內 蒸令氣透,晾乾。再以砂仁酒拌蒸晾。
如此九蒸九晾乃止。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竄,
合和五臟沖和之氣,歸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氣味」甘、微苦,微溫,無毒。
元素曰∶甘、微苦,寒。假酒力灑蒸,則微溫而大補。味濃氣薄,
陰中之陽,沉也。入 手足少陰厥陰之經。治外治上 血涼血,滋陰補髓。
「主治」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
利耳目,黑鬚髮,男子 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
經候不調,胎產百病(時珍)。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去臍 腹 急痛,病後脛股酸痛(元素)。
實
「主治」惡瘡似癩,十年者,搗爛日塗,鹽湯先洗(《千金方》)。
時珍曰∶按《抱朴子》雲∶韓子治用地黃苗餵五十歲老馬,生三駒,又一百三十歲乃死 也。
張 《朝野僉載》雲∶雉被鷹傷,銜地黃葉點之;虎中藥箭,食清泥解 毒,何況人乎?
「主治」四月采,陰乾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與地黃等 弘景曰∶出渭城者有子,淮南七精散用之。
花
「主治」為末服食,功同地黃(蘇頌)。腎虛腰脊痛,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時珍)。
「附方」新一。
(曬)、槐 點少許,日三、四次。(《聖惠方》)
「附錄」胡面莽(《拾遺》)。 藏器∶味甘,溫,無毒。主去 癖及冷氣,止腹痛,煮 服。生嶺南,葉如地黃。
參考來源
- ↑ 《中藥志》(第一、二、三冊)_,孔夫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