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球輻射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地球輻射帶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地球輻射帶分為內外兩個帶,它們在向陽面和背陽面各有一個區,內輻射帶是離地面較近,而外輻射帶離地面較遠。

輻射帶的中心位置到地心的距離約1.5個地球半徑,外輻射帶的中心離開地心距約在3-4個地球半徑。向陽面和背陽面的內外輻射帶的粒子環境在空間上並不是完全對稱的。

內輻射帶簡稱內帶,內帶中含有大量的高能質子和電子,在無太陽質子事件並且地磁擾動不大的情況下,內輻射帶中高能質子和電子的空間分布和強度相當穩定,稱之為穩定的內輻射帶。

它並不是永遠不變的,還受地磁場長期變化的影響,而使輻射帶的空間分布和強度的發生變化,空間分布的長期變化與南大西洋負磁異常區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強度的變化則要進行大量的探測。

內帶中對衛星和宇航員的威脅主要來自高能的質子。外輻射帶對衛星和宇航員的威脅主要來自高能的電子。

位置

這兩條地球輻射帶對稱於地球赤道排列,且只存在於低磁緯地區上空。內輻射帶的中心約在1.5個地球半徑,範圍限於磁緯±40°之間,東西半球不對稱,西半球起始高度低於東半球,帶內含有能量為50兆電子伏的質子和能量大於30兆電子伏的電子。外輻射帶位於地面上空約2~3個地球半徑處,厚約6000公里,範圍可延伸到磁緯50°~60°處,其中的帶電粒子能量比內帶小。一般說來,在內輻射帶里容易測得高能質子,在外輻射帶里容易測得高能電子。

地球輻射帶是空間探測時代的第一項重大天文發現。1992年2月初,美國和俄羅斯的空間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地球的第三條輻射帶。新輻射帶位於內外范艾倫帶當中的位置,是由所謂的反常宇宙線——大部分是丟失一個電子的氧離子構成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