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熱溫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熱溫泉
牽牛花池.jpg

來自 攜程旅行網站 的圖片

地熱溫泉外文名:geothermal hot spring

分 類:地熱利用

領 域:地熱能

基本釋義:用水把熱從地下帶到地表的溫泉

學 科:地球、物理

地熱溫泉是指以水為介質把熱從地下帶到地表的溫泉。地熱是來自地殼深部,儲存於岩石及岩石孔隙、裂縫中的天然熱能,開發利用的主體是集熱、礦、水於一體的地熱流體,是十分寶貴的清潔能源。溫泉為地熱的天然露頭,是具有保護、利用和觀賞價值的重要地質遺蹟。我國是以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的國家,開發利用中低溫地熱溫泉直接用於供熱、採暖、醫療洗浴、旅遊娛樂、養生保健、現代農業溫室種植和養殖等,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等方面作用顯著。 [1]

簡述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熱庫,蘊藏着巨大的熱能。地球每一層的溫度很不相同,從地表以下平均每下降100米,溫度就升高3℃,在地熱異常區,溫度隨深度增加的更快。我國華北平原某一個鑽井鑽到1000米時,溫度為46.8℃;鑽到2100米時,溫度升高到84.5℃。另一鑽井,深達5000米,井底溫度為180℃。根據各種資料推斷,地殼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溫度約為1100℃~1300℃,地核約為2000℃~5000℃。由於構造原因,地球表面的熱流量分布不勻,這就形成了地熱異常,如果再具備蓋層、儲層、導熱、導水等地質條件,就可以進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2]

地熱溫泉探測

溫泉的開發與利用往往能帶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由於地表出露溫泉的開發已步入晚期,促使人們向地層深部進軍。文獻針對鳳崗地區溫泉的探測,採用了高密度聯合剖面法、EH4電阻率法、測氡氣濃度三種方法相結合,利用氡濃度異常的分布圈定出異常大體位置,然後根據其濃度及水文地質條件確定其地下熱水確實存在,並使用高密度電法,較好地形成對地層剖面和測深雙重成像,獲得較為豐富的地電斷面結構特徵,也對氡濃度異常進行了檢驗,而EH4則形成對地層深部電阻率的成像,準確判定出了儲水破碎帶的深度。三種方法相互印證,利用其各自探測的特點,最後形成較為準確的解釋結果,說明了綜合物探方法在尋找地熱資源構造方面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地熱溫泉大多為中、低溫構造對流型地熱資源,這部分地熱溫泉常沿斷裂構造帶出露地表,勘查方法簡單,採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追蹤斷裂構造走向、探測斷層產狀和破碎帶位置,進而通過鑽探發現深部的熱儲構造,獲取更高的出水溫度和出水量,達到擴大開發利用深部地下熱水的目的。隨着地表已出露溫泉的尋找已步入晚期,人們需要進一步向地下深部探索,這就使得探測方法需要進一步得到完善。已有一些學者使用綜合方法探測深部儲熱構造,並取得成功。如陰曼寧等人採用淺層地震勘探、電測深和測氡濃度的方法完成對內蒙古中水塘地熱構造的探測,張青杉等人用CSAMT分別完成對江蘇淮安、河北承德、雲南騰衝的地熱勘探,胡寧等人則使用高精度重磁和CSAMT相結合的手段完成對嘉興地熱調查。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利用電法、電磁法等多種技術找溫泉也取得了許多成功案例,國際上應用航天磁測技術進行地下水的探測,並已取得成功,這也是我國今後努力的一個方向。

溫泉地

「中國溫泉之鄉」(地熱城)命名活動,由中國礦業聯合會發起,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大力支持。2003年3月第一個被命名的《中國溫泉之鄉》廣東恩平,開發地熱資源大大提高了恩平市的知名度和旅遊品位。2003年接待中外遊客142萬人次,旅遊產業鏈總收入5.2億元,比上年增長8%,2004年接待中外遊客達到155萬人次,旅遊產業鏈總收入6億元,比上年增長13%,直接和間接解決就業12000多人,地熱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成為恩平市第三產業的一朵耀眼金花,發揮着龍頭帶動作用。

中國礦業聯合會提出在全國創建「中國溫泉之鄉」的倡議,以創建「中國溫泉之鄉」這一品牌,提高各級地方政府及廣大人民群眾對地熱資源的認識,明確提出了命名「中國溫泉之鄉」的條件和要求,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2010年12月29日,國土資源部公告([2010]第31號)了首批中國溫泉之鄉(城、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示範單位,三個中國溫泉之都是重慶市、天津市和福州市,三個中國溫泉之城是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和雲南省洱源縣城,五個中國溫泉之鄉是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溫湯鎮、廣東省龍門縣和四川省廣元市

台灣地區地熱資源與火山活動密切相關,地下存在明顯的地溫梯度,大氣降水入滲地下並經深循環加熱而形成地熱溫泉。台灣地熱溫泉區總共有98處之多,由於大部分溫泉區的溫泉數都不止一個,所以如果按個數統計,總數可能在200個以上。台灣地熱溫泉主要分布在大屯火山群以及中央山脈地區。大屯火山群有13處溫泉區;中央山脈及其周邊地區有83處,其中變質岩區共有溫泉70處,而其周邊的沉積岩溫泉區共計,13處.另外在綠島龜山島也各有一處溫泉區。 [3]

新疆溫泉縣

新疆溫泉縣是我國唯一以「溫泉」命名的縣,這裡地熱資源較豐富,縣城形成以博格達爾溫泉(聖泉)為主的一系列溫泉與低溫水井,溫度約20℃~45℃。 據新疆地熱形成地質結構背景、分布特徵與形成機理,地熱類型可分為近期火山或岩漿活動(烏蘇泥火山溫泉、塔什庫爾干塔合曼溫泉等)、沉積盆地(五彩灣熱水井、吐魯番哈密坳陷出露的溫泉等)和斷裂構造(烏魯木齊水磨溝溫泉及溫泉縣博格達爾溫泉等)三種斷裂構造控熱是新疆特色,而溫泉縣城內地熱資源總體是以熱傳導為主的大地熱流作用機制下形成,以斷裂帶深循環低溫熱水型為主的地熱資源。熱水形成需要具備熱源、熱儲、斷層通道、蓋層及熱水補給源等條件。

對比烏魯木齊水磨溝溫泉地熱隆起斷裂脈狀型和北京小湯山中低溫傳導型地熱田類型,其成因模式與上述兩處較相似。據前述溫泉縣城區域地質構造、溫泉分布關係與地熱場特徵研究及地熱水化學特徵分析。認為溫泉形成與分布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地熱形成機理為深循環。地熱增溫(即活動斷裂型),即大氣降水或第四系潛水沿斷裂帶深循環,在正常地溫梯度下吸收地球內熱增溫形成熱水,再沿斷裂破碎帶上涌至地表形成溫泉。

視頻

2016-06-13黃石公園地熱溫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