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方特色食品•寶山黃豆腐(余仕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方特色食品•寶山黃豆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地方特色食品•寶山黃豆腐》中國當代作家余仕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地方特色食品•寶山黃豆腐

這裡的「寶山黃豆腐」是習慣性的俗稱。寶山——地方太小。這裡有必要特此說明,「寶山黃豆腐」,是指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寶山鎮轄區內生產出來的黃豆腐。它是一種地方特色食品。

——題記

說起寶山黃豆腐,凡屬於生活在寶山方圓的人們,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童叟皆知的了。寶山黃豆腐,其色淡黃淡黃的,感覺非常鮮嫩;其味芳醇可口,回味無窮……可以充分肯定地說,寶山黃豆腐,是一種價廉物美——色鮮味俱佳的地方特色食品。

大凡是出於水土方面的原因吧,寶山黃豆腐,普通之中,自有它的特別之處——吃起來的口感,都居於其它地方的豆腐之上(據說,在宣威地盤上,只有倘塘豆腐,可以與之齊名)。現在,寶山當地人,要到曲靖、昆明等外地拜親訪友,都必須特地帶上一些寶山黃豆腐,作為見面禮物,好在敘舊話新的同時,大家坐下來津津有味地進行品嘗。還有,一到逢年過節,一些生意人,便將寶山黃豆腐,成批收購過來,運輸到曲靖、昆明和其他更遠的地方高價出售。據說,購買者紛紛如雲集,出售現場被弄得非常擁擠。另外,筆者還親自碰見富源、羅平、師宗和會澤等幾個鄰縣的一些企業單位的生活車,前來寶山購買黃豆腐(他們大多數情況,是前來與寶山當地加工製作黃豆腐的作坊主聯繫定做)。寶山黃豆腐,吃起來口感就是不一般。這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現在,曲靖及昆明等地,有一部分餐館,已將寶山黃豆腐,稍作加工,便端上餐桌。經打聽,這些簡單的常規吃法,很受顧客青睞。隨着社會的發展,一些生意人,專門與加工黃豆腐的作坊主聯繫定做——加工黃豆腐的人,根本不消操心豆腐的銷路問題——做出來之後,便被運走。現寶山村,太和村和得馬田村,加工黃豆腐的農戶,不低於300戶,這些農戶,有50%的人家,常年以加工黃豆腐為主業。他們僅黃豆腐加工這一項,每年的經濟淨收入都在5萬元左右,聯繫點多一些的作坊主,也有能達到10多萬元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殷實的了。

相傳,寶山黃豆腐,歷史還是很久遠的了。據說,在明清時期,那時馬幫隊,就已經把它同宣威火腿一起,運到緬甸、越南和老撾等國家和地區出售。當然,那時便能夠領略寶山黃豆腐的風味外國佬——有可能僅僅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上層社會的富豪和紳士。「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吧——那些上層社會的人們,品嘗寶山黃豆腐之後,都一致津津樂道和贊口不絕……

說來,寶山黃豆腐的製作加工並不很複雜——首先,必須把大豆碾成豆瓣,去殼之後,將其放入水中浸泡一些時間(一般7—8小時為宜),然後,將其用鋼磨磨製碾細,再用紗布過濾,取出豆漿——將豆漿用文火加溫至沸,取出用容器裝着(一般為木缸和鋁缸),再用酸漿(一種烘烤發酵至酸的豆腐水,也稱窖水)或石膏點制,加工成豆腐後,再用小勺子將豆腐舀進首先預備好的小方形紗布之內,包裹之後,一塊塊地排放在一起,用一塊方平整潔的大木板置於其上面,再在木板之上放上重物,進行擠壓,把包裹成形的豆腐中的水份,通過擠壓排除。然後將紗布拆除,把小塊小塊的豆腐放到漲沸的薑黃(一種調色調味的土特產)水中去煮。煮至上色後,取出涼上一小會兒時間,加工製作程序完畢。便可拿去出售。據說,薑黃水煮製的豆腐,保色保鮮的時間,相對要長一些。故此,人們,把這種煮製方法一直沿續和相傳下來。在整個加工過程中,有兩個環節非常關鍵——第一是用火煮沸豆漿的過程,火不能大,一定要用文火,而且,時間不宜太長——要恰到好處;第二是加酸漿和石膏點制豆腐的過程,用量一定要適中——不宜過多亦不宜太少。

寶山黃豆腐,其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用刀子打成小塊後,用香油或白油炸着吃;也可以將打成小塊後的豆腐,加水和着酸菜來一起煮了素吃;還可以當場買了,搬成小塊,放入口中,直接食用充飢……最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把黃豆腐經過日光烤曬發酵,做成「臭豆腐」。其口感更為特異。人們一致認為,肉臭了不如酸菜,可豆腐臭了,味道卻更為醇香可口……

近年來,有幾個當地人嘗試着,想把寶山黃豆腐這個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帶貧致富的龍頭企業。但一直沒有取得明顯成效。最嚴峻的問題,仍然是外面的市場和銷路問題。其次是用機器包塊代替手工包塊,沒有找到突破口(通過嘗試,機器包塊的黃豆腐,失去寶山黃豆腐的原有特色);再者,遠途運銷,保鮮也是一大難題。希望在振興鄉村這一過程,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推進,把寶山黃豆腐這個產業,做成「一村一品」的發展壯大農村經濟的長效產業。[1]

作者簡介

余仕田,54歲,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寶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文學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