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域文化視野中的兩湖現代文學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地域文化視野中的兩湖現代文學研究》,作 者: 劉保昌 著,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成立於1978年6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創辦並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會科學[1]學術著作為主的國家級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後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1993年第一批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2]

內容簡介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語言學、比較文學、文本細讀、人文地理學、文化人類學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還原」和「雙重發現」的探索路徑,對兩湖現代文學文本、傳統典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三重參證,雙向考察地域文化視野中的兩湖現代文學創作和兩湖現代文學中的地域文化書寫。作為整體感覺文化區的兩湖現代文學,在歷史敘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東部地域書寫方面,內蘊熱心向洋、九死未悔與冷眼觀世、逍遙自適的張力性精神結構,兼采古今中西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與思想價值。

作者介紹

劉保昌,文學博士,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發表論文170多篇,出版專著《荊楚文化哲學與中國現代文學》《洶湧的潛流》《戴望舒傳》《聶紺鴛傳》《郁達夫傳》《夜雨江湖:李漁傳》以及長篇歷史小說《楚武王》。曾獲李達青年學術獎、屈原文藝獎、湖北文學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文藝評論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湖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理事:武漢教文學會劇會長。

目錄

導言 文學的地域版圖

章 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

節 窮究天人:中國傳統學術路徑

第二節 「道異風同」:西方的認知

第三節 經緯兩分:南北論與東西論

第四節 地域文化視野與文學研究

第二章 兩湖文學:作為整體感覺文化區

節 共同地理基礎

第二節 政區變遷的歷史沿革

第三節 文化認同與整體感覺文化區

第四節 兩湖地域文化流變

第五節 兩種文化精神

第三章 對兩湖歷史的文學呈現

節 民國初期的認知

第二節 政治形態的兩湖歷史書寫

第三節 文化形態的兩湖歷史書寫

第四節 人性形態的兩湖歷史書寫

第五節 人物形象·文體建構·史識表達:《鳥之聲》

第六節 存在、復仇、人文、仰望:伍子胥的四種歷史形塑

第七節 重塑楚狂:《張居正》

第八節 璀璨的晚霞與蒼涼的日暮:《曾國藩》

第九節 武陵王歷史傳奇

第四章 兩湖武陵地域書寫

節 沈從文的邊城世界

第二節 時空書寫與哲學升華:李傳鋒的武陵情懷

第三節 土家女兒的創造:葉梅的文化鄉土書寫

第四節 地域魔幻:孫健忠的武陵山野

第五節 家園萬歲:蔡測海的深情

第六節 太陽下的風景:黃永玉的「朱雀城」

第七節 新的綜合:田耳的佴城敘事

第八節 重塑巫地傳奇:馬笑泉的梅山

第九節 芙蓉鎮與木蘭溪

第五章 兩湖中部地域書寫

節 黎錦明「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熱情」

第二節 葉紫「經歷過」的悲憤

第三節 益陽:周立波的「新型牧歌」與農業合作化敘事

第四節 曉蘇的「油菜坡」

第五節 呂志青先鋒敘事的地域空間結構

第六節 從山林到江湖:陳應松的跨地域書寫

第七節 輓歌與絕唱:劉繼明的荊州書寫

第八節 江漢平原:劉詩偉揭開「南方的秘密」

第九節 在場與超越:達度的地域風情史詩

第六章 兩湖東部地域書寫

節 洞庭湖:彭家煌的「地方色彩」

第二節 平江:彭見明的田園牧歌與浪漫傳奇

第三節 淚羅:韓少功的「文學之根」

第四節 黃梅:廢名的詩意風俗

第五節 黃岡:劉醒龍的小鎮經驗

第六節 大冶:田禾的鄉村詩歌

第七節 王榨:林白的文學「道場」

第八節里份 和大院:方方的武漢$寫

第九節吉慶街:池 莉的市井傳奇

第十節生猛的新市民:何頓的長沙書寫

第十一節長沙:何立偉的日常敘事

第七章詩與思 :審美意義與思想價值

節現代地域文化書寫的理論認知與創作實踐

第二節精神傳統與思想表達

第三節審美呈現與創作得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1.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2. 我社簡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