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地塊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錄

名詞解釋

地塊(land mass)是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屬於一定構造體系的地質塊體。它的存在常由地殼物質組成或地殼結構構造的均一性,以及具有明確的界線反映出來。

地塊其規模大小、影響深度、結構形態、活動強度都有差別:較活動的狹長帶狀地塊,稱褶皺地帶;相對穩定的不規則地塊,稱為塊壘地。在長期複雜的地殼運動中,褶皺地帶和塊壘地可相互轉化。任何地塊的發生和發展都受構造體系、運動性質和岩石性質所制約;反之,不同形態和不同類型地塊的存在,構成一定的邊界條件,也影響構造體系的形成和特徵,決定地塊邊緣及其內部的形變特點。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