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區生產淨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地區生產淨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地區生產淨值是市場價格計算的地區生產淨值的簡稱,它等於地區生產總值減去所有常住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

地區生產總值(GDP)概述

地區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計算方法有三種:

1.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行業增加值之和。

2.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行業增加值之和。

3.支出法,地區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淨流出)。

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中,生產法和收入法都是先核算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以增加值加總得到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是從經濟整體的角度觀察最終產品的去向,從全社會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