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經思想中的自由與誘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經思想中的自由與誘惑》作者:王瑜琨 著,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叢編項:當代浙江學術文庫。

內容簡介

自由是人內在的、但又尚未完全實現的屬性,也是人性價值的綜合及最高表現。但自由與人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條件之間存存着巨大的矛盾,這種折磨使人陷入誘惑而淪為被其他被造物所決定的命運,這就是生存的奴役。《新約》中耶穌在曠野遭受試探之事件是基督教思想中的核心事件之一,《當代浙江學術文庫·聖經思想中的自由與誘惑:耶穌在曠野里的第一個試探》選取其中的第一個試探,突破傳統解經的模式,將「麵包」理解為世界的最大代表、幾乎表達了人生的全部問題:物質生存、政治秩序、社會公義、人生的基本意義、虛假的宗教盼望、世界權力、烏托邦、偶像崇拜、趨樂避苦等,耶穌對誘惑的拒絕所呈現出來的自由理想和終極價值觀對人類歷史和文明的成就形成強烈的對峙和批判。

聖經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2]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

作者介紹

王瑜琨,1971年出生,貴州人,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專業碩士,浙江大學基督教哲學專業博士,2005—2008年在美國Capital Bible Seminary訪學三年,研修系統神學、舊約神學、新約神學、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現於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任教。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耶穌受試探的歷史背景及其在《舊約》中的傳統意義

第一節 耶穌生平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耶穌遭遇試探時的個人背景

第三節 三部對觀福音書對該誘惑事件的描述性差異

第四節 關鍵詞探意

第五節 該誘惑事件與《舊約》歷史的關聯和意義

第二章 耶穌作為「人」受誘惑

第一節 誘惑的內容

第二節 《聖經》中的人論

第三節 麵包問題

第四節 自由與誡命

第五節 亞當的伊甸園試探與耶穌的曠野試探之比較

第三章 耶穌作為「彌賽亞」受試探

第一節 何謂「彌賽亞」

第二節 「彌賽亞」的誘惑

第三節 自由問題向麵包問題轉換的關鍵是罪惡觀的改變

第四章 誘惑的核心是人的敬拜對象問題

第一節 誘惑如何關乎敬拜

第二節 《舊約》中十誡命之第一、二誡命對敬拜的規範

第三節 自由與偶像崇拜

第五章 「神跡」和「權力」的誘惑

第一節 什麼是「神跡」

第二節 「神跡」在何種意義上是人的正當渴望

第三節 「神跡」在何種意義上是人虛假的屬靈願望

第四節 耶穌所拒絕的「神跡」誘惑

第五節 自由不依賴於權柄,而是善

第六章 逃避苦難是最終的誘惑

第一節 耶穌拒絕麵包、神跡和權能意味着被世界棄絕

第二節 關於苦難的誘惑

第三節 苦難與自由

第四節 耶穌身上體現的自由的矛盾

第七章 結語

第一節 耶穌

第二節 自由與誘惑

參考文獻

後記

視頻

聖經思想中的自由與誘惑 相關視頻

人類發展史上宗教與科學的關係
【人類】:信仰的碰撞,歐洲兩大宗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較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