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巴索大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巴索大教堂建於1555-1561年,是為紀念伊凡四世攻占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市,並將其併入俄國版圖而建。聖巴索大教堂位於莫斯科紅場西南,整座教堂建築是由9座禮拜堂組合而成,主教堂高約47米。每座禮拜堂上方都建有造型各異的洋蔥式圓頂,色彩繽紛艷麗,是俄羅斯最具代表的經典建築。

傳說

傳說在恐怖伊凡出征前,有一個叫巴索的傻子預言恐怖伊凡會在卡桑一役中贏得勝利,並且會統一全國,但是在他晚年時則會殺害自己的親身兒子,也就是王位為一的繼承人。這些預言一一兌現,人們就將這個傻子當作聖人一般,由於教堂就興建在巴索的墓地旁邊。所以,現在大家大多習慣稱為聖巴索大教堂。

另外尚有一個「恐怖伊凡」的傳說。據說當初由巴爾馬·波茲尼克依令設計建造教堂完成華麗炫目的聖巴索教堂後,簡直令沙皇伊凡為之神魂顛倒,但為防止他們在別處再造出如此美麗的建築物來,伊凡竟下令將建築石匠、工匠們的眼睛弄瞎,由此可見聖巴索教堂的確魅力無窮了。

現狀

但近來聖巴索大教堂傳出地基不穩、牆壁龜裂的危機。專家發現,教堂內部牆面出現很深的裂縫,而且日漸蔓延擴大。損害聖巴索大教堂的元兇應是莫斯科蓬勃的都市發展。大教堂旁的道路車水馬龍,造成密集的振動。另外,紅場經常舉行國家慶典與大型音樂會,禮炮聲與音樂聲也震撼了教堂的結構。更嚴重的是,周邊地區近來地上與地下都在大興土木,更令教堂陷入四面受敵的危機。聖巴索大教堂地基深處的土壤正在逐漸解體,可能會使這座矗立四百多年的壯麗建築傾頹甚至坍塌。

旅遊相關

聖巴索大教堂

  • 開放時間:11:00 – 18:00
  • 門票:100盧布
  • 修館日:周二與每月第一個星期一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