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井危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井危山位於章丘市經十東路南側,距濟南市36公里海拔205米,古代危山古木參天,廟宇成群,碑碣林立,有「小泰山」之譽。2002年,因發掘漢代彩繪兵馬俑而聞名天下,該考古發現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現景區建有聖井福壽鼎、齊魯聖賢壁、元音寺、玉皇閣、大雄寶殿等景點,是一處歷史文化濃厚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名稱由來

聖井危山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而得名。聖井位於危山之陰,相傳隋末大旱,田禾半焦,眾人為之皆憂,一日忽有僧人稱自天竺國來,禪杖指地曰:「此地有甘泉,挖開來」眾人隨即鑿岩挖井,不數尺,果泉如水柱。眾人感恩不盡,取名「聖井」。

明弘治二年碑刻云:古蹟有聖井之名也。方遇旱年,垂瓶口懸於井半,若懇虔心祈祝,水為方滿,即時作霈,然後降雨,苗稼長茂。」有詩云:「齊俗相傳聖井名,當年造化自生成。陰晴猶見寒泉滿,今古常時石髓清。疑有龍光雲氣在,靜無銀綆轆轆聲。山靈鍾秀多神異,清早須臾雨澤傾。」清初文人牛天宿在危山題詩立碑,《聖泉》詩云:「危山九仞矗晴空,一水盈盈石竅中。斷壁雨米聲淅瀝,層岩高過影溟濛。味甘不羨江心美,源遠疑從海底通。到此烹茶消內熱,應知兩腋白生風。」[1]

景區介紹

2001年聖井鎮政府規劃投資1.3億元在危山恢復建設危山風景區。當年投資4000萬元開闢建設聖井廣場並恢復了部分道觀、廟宇。

2002年,對風景區內進行植樹綠化時,發現了漢代陪葬坑,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使在危山發現陶俑的消息很快通過正常渠道反映到文化(文物)部門。山東省文化廳、濟南市文化局對這一發現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考古隊從11月29日至12月30日,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對危山漢代陪葬俑坑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

該次發掘,共發現漢代陪葬坑三座,其中一號坑為車馬俑坑,二號坑是與墓主人生活有關的俑坑,三號坑除了石棺與木棺內的零星骸骨外,出土了一些陶壺、陶盆等器物。另外還發現了三四十枝箭頭和一些不明用途的石丸。

一號陪葬坑呈南北向,其南北長約9.7米,東西寬1.9米,深0.7~0.9米。坑內擺放的車馬兵俑自南向北排列。從整體看,應是反映漢代顯貴出行的兵、車、馬隊列的形式。坑內各種遺物達四五百件。由於蓋板的倒塌,坑內的車、馬、俑破碎嚴重。坑內遺物包括170多個陶俑、50餘匹陶馬、4輛陶馬車、近百面盾牌。此外還發現有建鼓、卑鼓,璧、磐、珠等與鼓樂和禮制有關的陶質遺物。所有發現的陶質品均有彩繪,色彩艷麗,栩栩如生。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側。南北長3.3米,東西寬26米。在坑底部發現一輛車、兩匹馬和7個陶俑,其中5個為女傭。在坑底還發現木質箱子腐爛的痕跡。 關於危山陪葬坑的年代、性質、地位和作用,自其被發現之日起,就一直倍受人們的關注。由此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說法和推測。

危山發現的陪葬坑是山東地區首次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俑坑,是漢代考古的重要發現。有關專家宣布,在全國已出土的兵馬俑中,這組兵馬俑的規模、結構和意義僅次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堪稱全國第三大兵馬俑。[2]

交通指南

距汽車站距離約:20公里 距汽車站車程時間約:20分鐘;

距火車站距離約:12公里 距火車站車程時間約:15分鐘;

距機場距離約:40公里 距機場車程時間約:40分鐘。

附:

危 山 賦

  --徐北文

危虛分野,齊陸所踛。地靈鐘秀,神斧造山。應黃道寶瓶之象,居吉星玄武之天。巍巍泰嶽之北,浩浩黃河之南。聖井乃章邱之寶地,章邱是省會之中堅,遵通海之大路,貫遠洋之財源。楊柳依依,泉城乍別,清泠洌洌,聖井迎前,景象更新。聖井素稱重鎮,風光勝昔。危山肇建公園,覽古跡發幽情,觀新風賞美景。溯自龍山文化:虞舜興於東夷,沿為譚國;平陵鯤鵬化於北溟。漢朝一統,劉辟光雄踞齊藩,古墓千秋,危山頂長留鐵塚、玉皇閣、大雄殿紅牆,光耀翠屏。琵琶灣、四賢泉綠水脈通聖井。廣場新辟,八方士女樂昇平,佳話舊傳,曆代詩文足吟詠。祥雲瑞日,步步登高,高陞玉階,壽海福山,年年有喜。喜見寶鼎,寶鼎列前呈瑞,畫壁高矗傳神。既居齊魯之邦,欣沐齊風魯雨,幸處聖賢之裏,仰瞻聖賢哲人,神采飛揚,雕像妙開,生面德風,廣被軌躅,啟迪後昆。效先聖重華之孝友,誦至聖孔子之經文,尚有亞聖之軻,兵聖之武,科聖之墨,工聖之魯興,王羲之聖於法書,堪稱諸聖相繼,至如鄒衍談天,伏生傳經,諸葛、房公之相業,棄疾、繼光之精忠,李格非、李清照鳴於趙宋,張養浩、張起岩聞於元蒙,李攀龍、王士禛詩壇主盟,李開先、蒲松齡文苑蜚聲,直至馬國瀚之玉函擷英,可謂名士如林,或溫文爾雅,或師嚴道尊。壁鐫鄉賢遺容,繼承百千年之傳統,心懷前輩功業,涵詠廿二哲之清芬,念昔危山之繁盛也。財貨雲屯,輜車盈道,重九三春,年年交易開市廛,高臺大廈,處處清音,多寺廟觀。今公園之宏麗也。綠蔭廣場,展整齊秀,美之新顏,紅樓碧瓦,變擳比鱗次之舊貌,來四方遊子返里尋根,致萬里嘉賓登高遊遨。深浚泉溪秋水淨而冬月明,廣栽林木夏蟬鳴而春花笑。冶金鑄鼎兮欣喜民生安定,造像圖形兮弘揚中華文教,建茲樂土兮交中外之友朋,嘉惠吾民兮騁胸懷而賦嘨,山清水秀兮贊公園規畫之創新,國泰民安兮頌當政鴻圖之奏效。 徐北文書《危山賦》_清淨流芳_新浪博客 [3]

參考資料

  1. [轉載走遍濟南——高聳危山聖井澄_古道斜陽霞滿天_新浪博客]
  2. 章丘市古為齊國地 - 豆丁網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