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白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土白蘞 |
中文學名:土白蘞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葫蘆目 科:葫蘆科 屬:馬?兒屬、茅瓜屬 種:馬?兒、茅瓜 採收時間:春夏季 |
土白蘞,中藥名。為葫蘆科馬?兒屬植物馬?兒Zehneria indica (Lour.) Keraudren或茅瓜屬植物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Lam.)Gandhi的塊莖。植物馬?兒,分布於我省及廣西、海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河南、雲南等省區,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分布;植物茅瓜,分布於我國我省及海南、台灣、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分布。具有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補血消積之功效。主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濕痹痛,喉痛,目赤,痄腮,濕疹,癰腫,毒蛇咬傷,小兒疳積。
[1]
目錄
形態特性
1、馬?兒,為多年生柔弱草質藤本,長1~2米,具薯狀塊根,卷鬚不分叉,葉薄,互生,三角狀卵形,卵狀心形或戟形,長 3~5厘米, 寬2~4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全緣或有鈍齒。基部戟形或截平,兩面粗糙,掌狀脈,葉柄長1~3厘米,夏季開花,花雌雄同株,雄花單生或稀2~3朵生於總狀花序上,腋生,花梗纖細,花萼管長1.5毫米,花冠白色或淡黃色,裂片5枚,卵狀長圓形,長2~2.5毫米,雄蕊3 枚,花葯全部2室或其中1枚1室,稍彎,雌花和雄花在同一葉腋內單生,子房長圓形,有疣狀突起,柱頭3個果卵形或橢圓形 長1~1.5厘 米,成熟後紅色或橘紅色,果梗絲狀 長1~3厘米,種子多數,卵形 長3~5毫米,壓扁狀。
2、茅瓜,別名異葉馬?兒,為攀援草本,塊根紡錘狀,徑粗1.5~2厘米。莖、枝柔弱,無毛,具溝紋。葉柄纖細,短,長僅0.5~1厘米,初時被淡黃色短柔毛,後漸脫落;葉片薄革質,多型,變異極大,卵形、長圓形、卵狀三角形或戟形等,不分裂、3~5淺裂至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三角形,長8~12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漸尖,上面深綠色,稍粗糙,脈上有微柔毛,背面灰綠色,葉脈 凸起,幾無毛,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有時基部向後靠合,邊緣全緣或有疏齒。卷鬚纖細,不分歧。雌雄異株。雄花:10~20朵生於2 ~5毫米長的花序梗頂端,呈傘房狀花序;花極小,花梗纖細,長2~8毫米,幾無毛;花萼筒鍾狀,基部圓,長5毫米,徑3毫米,外面無 毛,裂片近鑽形,長0.2~0.3毫米;花冠黃色,外面被短柔毛,裂片開展,三角形,長1.5毫米,頂端急尖;雄蕊3,分離,着生在花萼筒基部,花絲纖細,無毛,長約3毫米,花葯近圓形,長1.3毫米,藥室弧狀弓曲,具毛。雌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5~10毫米,被微柔毛 ;子房卵形,長2.5~3.5毫米,徑2~3毫米,無毛或疏被黃褐色柔毛,柱頭3。果實紅褐色,長圓狀或近球形,長2~6厘米,徑2~5厘米 ,表面近平滑。種子數枚,灰白色,近圓球形或倒卵形,長5~7毫米,徑5毫米,邊緣不拱起,表面光滑無毛。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1、馬?兒,生于山地林緣,溝邊或村邊等地,常攀援於灌木上。 2、茅瓜,常生於海拔600~2600米的山坡路旁、林下、雜木林中或灌叢中。
土白蘞別名
老鼠瓜《陸川本草》,山雞仔《泉州本草》,山熊膽、金絲瓜《南寧市藥物志》,老鼠黃瓜、天瓜《雲南中草藥》,狗黃瓜、銀絲蓮、野黃瓜《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貯藏
用麻袋裝載,存放於陰涼通風乾燥處,防蟲蛀。
入藥部位
植物馬?兒或茅瓜的塊莖。
性味
味甘、苦,性寒。
歸經
入肺、脾、肝經。
功效
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補血消積。
主治
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濕痹痛,喉痛,目赤,痄腮,濕疹,癰腫,毒蛇咬傷,小兒疳積。
相關配伍
1、治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濕疹,瘡癤,老鼠黃瓜根五錢煎服,外用鮮葉搗敷或煎水洗。(《雲南中草藥選》) 2、治痔漏,茅瓜鮮塊根一兩,酌加豬大腸,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4g;或浸酒。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春秋季採收,挖取塊根,除去泥土及幼根,洗淨,縱切厚片,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縱向厚片或對瓣縱切片,兩端細窄,中部較寬長3.5~8厘米,中部寬 2~3.5厘米,表皮土黃色至棕黃色,光滑或略皺縮,切 麵粉白色至黃白色,粉性,可見少數條狀的粗纖維,近兩端細窄部位多呈纖維性根樣,質堅脆,富粉性,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味淡,以片塊大,切麵粉白色,粉性足,人尿樣臭氣明顯者為佳。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癱瘓四肢無力,浸酒。補血,產後燉雞食。」「治酒頂,消小腸發氣,敷惡瘡。」 2、《嶺南採藥錄》:「治酒疸。又治風癱,能化痰,並治身中四肢不安,以之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