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伏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伏苓

土伏苓(Smilax glabra Roxb.)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入藥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後乾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藥。甘、淡,平。歸肝、胃經。

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伏苓

拉丁學名; Smilax glabra Roxb.

別稱; 禹餘糧、白餘糧、草禹餘糧、刺豬苓、過山龍、硬飯、仙遺糧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百合目 (Liliales)

科; 百合科

分布區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

形態特徵

土茯苓

攀援灌長,長1-4mm。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接,粗2-5cm。葉互生;葉柄長5-15(-20)mm,約占全長的3/5-1/4,具狹鞘,常有纖細的卷鬚2條,脫落點位於近頂端;葉片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長6-12(-15)cm,寬1-4(-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鈍,下面通常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通常具10餘朵花;雄花序總花梗長2-5mm,通常明顯短於葉柄,極少與葉柄近等長,在總花梗與葉柄之間有1芽;花序托膨大,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寬2-5mm,花綠白色,六棱狀球形,直徑約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圓形,寬約2mm,兜狀,背面中央具縱槽,內花被片近圓形,寬約1mm,邊緣有不規則的齒;雄花靠合,與內花被片近等長,花絲極短;雌花序的總梗長約1cm,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但內花被片邊緣無齒,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8mm,熟時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 本種與土茯苓的區別在於:葉片卵狀披針形,背面無白粉,干時不呈青灰色,葉脈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總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圓柱狀。

生長環境

1.生長於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見於林緣與疏林中。 2.生長於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叢或山坡陰處。

分布範圍

資源分布:1.分布於甘肅(南部)、長江流域以南以及台灣、海南、雲南等地。 2.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