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圖片來自台北商圈通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簡稱民主紀念館),更名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根據2007-4-13核定之《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1] 》所成立的文教設施機構,正式掛牌成立於2007-5-19《正式走入歷史 中正堂 今更名台灣民主紀念館》。

2007-3-2教育部經建會文建會公共工程委員會法務部新聞局等行政院相關部門共同組成專案小組開會決定,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館內陳設還會納入台灣民主發展過程的一些展覽物件,至於外牆如何處理,由市民參與決定。「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於5月19日掛牌。

中正紀念堂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郝龍斌主政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為了阻止教育部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及牌匾,3月下旬啟動文化資產鑑定程序,隨後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蹟」。教育部與台北市政府之間的掛牌攻防戰激烈展開。2007-11-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之「台灣民主紀念園區」古蹟範圍為正面牌樓民主廣場民主大道、台灣民主紀念館」,其中台灣民主紀念館變更為中正紀念堂。

原由

1980年代前後,台灣民主運動方興未艾,許多反對戒嚴時代[2] 威權統治的民眾將中正紀念堂揶揄為「中正廟」。民主進步黨於2000年執政後,也認為中正紀念堂、中正路、蔣氏銅像、中正國際機場(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等皆為昔日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象徵,因此主張拆除或改名,即為去蔣化。對此,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及親民黨皆批評,民主進步黨相關作法違反法律、製造族群衝突,是為了成就民主進步黨的選舉考量。

5月19日,陳水總統就職七週年的前一天,是「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牌的大日子。揭牌儀式於下午1時30分在大孝門(臨愛國東路)內舉行,教育部長杜正勝主持,陳水扁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皆出席。

在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透過行政命令,揭牌儀式上,陳水扁總統表示,象徵著威權統治與黨國體制的「中正紀念堂」與「大中至正」的牌匾,已經由「台灣民主紀念館」及「自由廣場」所取代,這不但代表威權與獨裁已經正式走入歷史,也象徵了台灣自由與民主成就真正的到來。 曾經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也曾經有「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

更名

從2007-5-9行政院會廢止《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後,到5月19日民主紀念館揭牌的短短10天,教育部組成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牌專案小組,外界看到的台灣民主紀念館招牌,也是揭牌前5天才定稿製作的。 4天後,5月23日上午,台北市政府迅雷不及掩耳地拆除了布幔,「中正紀念堂」五個大字重見天日==機關== 民主紀念館的園區,稱為「臺灣民主公園」(或「臺灣民主紀念園區」),除了管轄民主紀念館建築及廣場的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管理處之外,另外鄰近但為不同管理單位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交響樂團表演藝術出版社國防部所屬儀仗隊。其中定時於原中正紀念堂大廳交接換班的國軍儀仗隊將研擬撤去崗位。另外,該園區內的建築物除了民主紀念館外尚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俗稱「兩廳院 」的仿中國北方宮廷式的藝文展演場所。

2007-3月台北市政府將民主紀念館主建築物及週遭圍牆列為「暫定市定古蹟」,但未說明範圍是否包含兩廳建築。 2007-6-7立法院院會在泛藍立委主導下,通過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及相關編制表、細則。但實際上,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的機關組織仍然存在,並未因此而同時廢止。 2007-11-6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進行審議,通過指定台灣民主紀念館園區為國定古蹟[3] ,指定範圍包含民主紀念館主建物大中至正門中央藝文廣場瞻仰大道等建物。

2007-12-4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布修正過的「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八條明定「地方主管機關所列之暫定古蹟,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為國定古蹟者,地方主管機關應即終止其古蹟審查程序及公告廢止原列之暫定古蹟。」因此台北市應將該館之暫定古蹟資格廢除,但台北市政府卻指出此條款「違法課與台北市政府『廢除古蹟指定的義務』」,拒絕依照此辦法公告廢止暫定古蹟。

2008-5-20政黨由民主進步黨變更為中國國民黨。同年8月行政院研擬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民主紀念館正式復名為中正紀念堂;計民主紀念館存在時間約一年三個月。後來組織規程在2009年被前總統馬英九廢止,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將「台灣民主紀念館」再度改回「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自由廣場的名稱至終都沒改回大中至正。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及編制表,台灣法律網,97-8-22
  2. 戒嚴體制的建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局,
  3. 國定古蹟,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