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圓桌會議是指一種平等、對話的協商會議形式。是一個與會者圍圓桌而坐的會議。在國際會議的實踐中,主席和各國代表的席位不分上下尊卑,可避免其他排座方式出現一些代表席位居前、居中,另一些代表居後、居側的矛盾,更好體現各國平等原則和協商精神。據說,這種會議形式來源於英國亞瑟王的傳說。5世紀,英國國王亞瑟在與他的騎士們共商國是時,大家圍坐在一張圓形的桌子周圍,騎士和君主之間不排位次。圓桌會議由此得名。至今,在英國的溫切斯特堡還保留着一張這樣的圓桌[1]。
圓桌文化
亞瑟王與圓桌
正在熱映的美國歷史巨片《亞瑟王》(King Arthur),引起影迷和影評家們的熱評[2],但是電影人的視角多局限於電影故事和電影藝術形式本身,而對於影片人物和情節所蘊涵的豐厚文化底蘊卻有所忽略。瀏覽一下媒介報道就會發現,人們似乎對亞瑟王所振臂高呼的「自由、平等」大有不屑,甚至抨擊、嘲諷他和他的圓桌騎士們不過是一再扮演「奴隸」角色而已。這可真是南桔北枳,當我們大家面對歷史或現實生活中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物時,卻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記得亞瑟在影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創造了功績,但如果沒有崇高目標,功績就沒有任何意義。」是的,作為萬物之靈長,我們擁有智慧,但是,如果我們內心沒有一種追求真理的渴望,智慧也就沒有任何價值。
帝王題材影視劇
關於帝王題材的影視劇,我們的觀眾並不陌生,從秦始皇到漢高祖,從唐明皇到康熙大帝,在數百部集、上千部集的帝王戲中,我們至少沒有從帝王們的口中聽到過一句半句「個人之獨立意志、自由之精神」之類的言辭,事實上,除了追求統治天下、駕馭眾生的權利以外,很少有黃袍加身的天子能夠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思考問題。於是,我們擁有數千年文明史的任何一本哲學典籍中,都查找不到這樣兩個字--文明人所必備的意識和理念:「自由」。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詞,能像「自由」一詞一樣,更能代表人類的理性與尊嚴,更能體現人性的深刻與美好,更能彰顯人格的高貴與輝煌。遺憾的是,我們從《康熙字典》(1710年纂修)上查不到其釋義,從帝王戲的台詞里也聽不到這個詞,但我們並不為此感到太多的難堪與不適。
圓桌騎士
有意思的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自由」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她必須依附於「平等」。這就像「美」必須有所附麗一樣。因為,沒有「平等」的「自由」,那只是少數特權的專利;而沒有「自由」的平等,顯然也是被迫達成的協議。那麼,我們就不難理解影片中亞瑟王在解救羅馬貴胄家眷時,會不斷詢問「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由權利」的思想是否被主流社會所接受。要知道,當我們一提歷史上的封建帝王如何專制、如何跋扈、如何嬌縱、如何殘忍時,總會有人站出來說「那是歷史的局限」、「不可苛求於古人」之類的呵護話。但是,我們想一想亞瑟王,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啊,其故事發生在公元450年,羅馬帝國逐漸走向沒落,大不列顛各島正遭逢薩克森人侵入之時。年輕的亞瑟(克里弗•歐文飾)看到島國混亂不堪,發誓要讓整個大不列顛脫離羅馬人的殘暴統治,建立一個和平寧靜的國家。關於他和他那驍勇善戰、氣度超凡的「圓桌騎士」的事跡整個後代歐洲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圓桌內涵
綜觀人類發展史,任何一個偉大民族都是混血生成,任何一個偉大國家都是熔爐造就。而亞瑟王,正具有英國和羅馬雙重血統,在他身上既有英國土著的強悍與堅毅,又有羅馬自由民的開明與豁達,同時受到基督徒信奉的人生而平等理念的影響,於是具備了使不列顛的原始居民擺脫羅馬帝國數百年壓迫的統帥素質。導演安東尼•福奎,自小受到亞瑟和他的「圓桌騎士」故事的薰陶,在他的影片中進一步挖掘、闡述了圓桌文化的精神內涵。這部影片非常具有啟示性。在當時的那個世界,大多數人都處在絕望之中,而亞瑟代表着他們的希望。「什麼是希望呢?希望是一張桌子,一張不很特別卻具有特別意義的桌子,可以說正是一張桌子改變了亘古以來人類落後的觀念,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這張桌子就是亞瑟王的「圓桌」。想一想吧,在大權在握的執政者的會客廳里允許這樣一張「圓桌」存在,是不是了不起的事?
視頻
圓桌會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為什麼要在圓桌前舉行會議,東方頭條, 2017-8-15
- ↑ 《亞瑟王》辦史上超大「圓桌會議」 意見領袖變圓桌騎士熱聊主創 ,搜狐,201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