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明園遺址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明園遺址公園

來自 昵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圓明園

初建者: 康熙

稱號: 萬園之園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郊

景點級別: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圓明園遺址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區西北的海淀區,是一組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占地350公頃,約合5200畝。圓明園規模宏偉,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再現詩畫意境,被大多數中國園林學家認為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作品。被當作是中國古典園林平地造園、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範。清朝時一些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參觀圓明園之後將其稱作「萬園之園」。[1]

概述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洗劫並付之一炬。

1976年11月,圓明園管理處成立,1988年1月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式開始對社會開放。經過1990年、1993年兩次征地,圓明園遺址公園回收了盛時圓明園規模的全部土地使用權。1996年9月被六部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11月,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北京市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2000年9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覆《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2008年11月20日通過國家旅遊局4A景區評審。2010年10月12日,榮獲「北京新十六景」之一,成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張名片之一。

必游景觀

九州景區:位於圓明園西部,是皇帝處理朝政和園居之所,集圓明園建築、藝術、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島嶼--九州清晏最為著名。

大水法:位於遠瀛觀高台之南,為石龕式,內有一座七級水盤,頂端有一大型獅子頭,水盤噴水可以形成七層水簾。

觀水法:大水法對面就是觀水法,觀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觀賞大水法噴泉的地方。觀水法正中石台上設寶座,其後是由五件石雕並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風。

蓬島瑤台遺址:蓬島瑤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訓(唐代著名畫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畫意建造的。園盛時,福海端午龍舟競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皇太后及后妃內眷則在蓬島瑤台欣賞。

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製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淨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法號「圓明」。

造型特徵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餘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台、軒榭、館齋、廊廡等各種園林建築,共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一萬平方米。園內的建築物,既吸取了歷代宮殿式建築的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形、群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範的束縛,廣徵博採,形式多樣。創造出許多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極為罕見的建築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卷形等等。加之在園林布局上,因景隨勢,千姿百態;園中各景又環環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法國傳教士王致誠,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圓明園的建築,形式變化較多,而且參差不齊,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宮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製成的,像是隨意安排的,沒有一座與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饒有興趣,人們不能在一覽之下,就領略這幅景色,必須一點一點地仔細研究它。

參考來源

  1.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