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明園賞荷(李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明園賞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圓明園賞荷》中國當代作家李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圓明園賞荷

每年的六七月,是圓明園最美的時候。從景區大門進入圓明園內部,沿途擺放的青花瓷大缸里,是各種各樣的荷,集了園裡荷花之大成。有旱栽的,水養的,花葉旁逸斜出,在微風裡搖曳,儀態萬千。荷與青花,都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韻味,將動態的美和靜態的美完美結合在一起,鋪撒下箏鍾作響的韻致,香遠益清,已然先聲奪人了。

朱自清老先生說,夏天的好在於水上。而這水上的妙處,便在於那滿湖綽約多姿的荷花了,那麼圓明園一定是因水而活的,荷花則是圓明園的靈魂,近千畝的荷花將曾經蕭瑟頹敗的圓明園點綴的滿滿當當,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那些被抹去的記憶終將逝去,在歷史的長河裡沉寂。但歷史還將繼續,注入新的內容,成就了今天意趣盎然的圓明園。圓明園是個皇家園林,自然有大氣勢,大氣魄,卻也沒有過多的匠心獨運,因地制宜,一個山頭連着一個山頭,一片水域連接着一片水域,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九曲迴環。一眼望去,層層疊疊的荷無比的壯闊,一陣風吹過,猶如錢塘江的潮水,白花花地翻卷着推向岸邊。

圓明園的荷花品種多樣。王蓮是一種不大多見的蓮花,屬於外來引進的物種,巨大的蓮葉浮在水面上,邊緣向上捲起,宛如一個碧玉做成的托盤,隨意飄浮在水中,花瓣則重疊碩大,幽香怡人; 睡蓮則委婉得多,小巧的葉片仿佛被剪了一個口子,靜靜簇擁成一堆,不時伸出幾支花來,精緻溫婉,半開半合,十足像個慵懶的睡美人。荷花是水中之物,具備了水的靈氣,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容不得半點俗世的渲染,所以,賞荷一個人更愜意,隨心所欲的,安靜的。早晨就開始的毛毛細雨一直不見停,現在卻越下越大了。順着小路,迎着荷風,一路走來,雖然濕了衣衫,略有幾分狼狽,但聞得荷香撲鼻,立即就格外神清氣爽起來。晶瑩剔透的水珠兒在荷葉上搖搖欲墜,盛得多了,就「嘩」的一聲傾倒,荷葉兀自搖曳幾下,繼續接受雨水的洗禮。由於是下雨天,只偶爾見得和我一樣的幾個獨行客,各自尋一方幽深的去處,在雨中慢慢地走,駐足靜靜地聽,獨享這難得的秘境。幾個緩緩移動的人影在萬綠之中如行走着的蓮,融入無邊的荷香之中了。偌大的園子,只見水天空濛,清麗逶迤,間或幾座小橋,還原出園林的模樣。園子裡的小路四通八達,曲徑幽回,等走過去,則又是一方洞天了。

尋個地兒坐下來,仿佛與世隔絕了一般,萬籟俱寂,卻又聽得雨打蓮葉,「嗒嗒嗒」 「沙沙沙」……不絕於耳。像輕吟?像訴說?飄飄忽忽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空靈幽遠。聽荷,要耐得住寂寞,捨得去繁華,如此,方能靜心。你若訴說,我必傾聽,才不至於辜負初相遇眼裡一閃的那抹驚喜。聽荷,聽細雨沙沙的聲音,聽花開的聲音,何嘗不是在聽自己的心聲,從浮躁到淡定,這荷與雨,洗滌了每一個靠近的心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我似乎聽明白了這個樸素的哲理。

圓明園賞荷,還有一種方式,坐船。水域開闊處就有碼頭,我坐進了一條帶槳的烏蓬船。搖櫓的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小伙,熱情招呼好乘客便很熟練地掉轉船頭,吱呀幾聲,小船兒便輕快前行了,分花拂葉,在狹窄的荷花盪里穿行,盪起的水花驚飛了荷葉里的白鶴野鴨等水鳥,顫顫地飛起又落下。這下能近距離觀看荷花了,只見紅綃翠蓋,層層疊疊,風荷並舉,白的通透,粉的婀娜,荷香夾帶着雨花兒,涼絲絲的,直透肺腑。朵朵荷花如深閨的女孩兒逢着生人,臉頰「倏」地飛上一層薄薄的紅雲,嬌美萬分,有道是「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汝。」船在湖心走,人在畫中行,猶如仙境一般,讓人沉醉不知歸路了。

其實,我明白,當走進荷花深處的一剎那,圓潤潤的葉溢着清香,亭亭的花綻着無暇,什麼溢美之詞都顯得蒼白了,只在內心感受於自然界的美好,這是大自然的恩賜。就如這接天的蓮葉、默默搖櫓的小伙,以及那些向善的心靈,都是這美輪美奐的大自然一部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歷經風雨,如今以更多的安寧祥和展示在遊人面前,我願圓明園從來都是如此美好,源源帶給人的,是至純、至真、至善。

[1]

作者簡介

李梅,籍貫四川,現居新疆庫爾勒市,巴州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