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葉點地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葉點地梅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圓葉點地梅

拉丁學名:Androsace

graceae G. Forres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菫菜目 Violales

科: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屬:點地梅屬 Androsace

種:圓葉點地梅

圓葉點地梅(yuán yè diǎn dì méi),學名 Androsace graceae G. Forr.,報春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800-4600米的流石灘石縫中,我國西南省份,和緬甸東北均有分布。 [1]

圓葉點地梅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外被越年殘存的枯葉柄,基部具纖維狀鬚根。蓮座狀葉叢單生,葉片圓形至腎圓形,直徑5-15毫米;

基部近圓形或有時微呈心形,邊緣全緣,稍增厚,極狹內卷,革質,幼時兩面被褐色柔毛,老葉下面淡綠色,無毛,上面帶紅色疏被柔毛;

葉柄通常比葉片長2-3倍,被褐色柔毛,下部增寬,扁平。花葶高2-6厘米,被淡鐵鏽色多細胞長柔毛;花6-18朵組成密集的傘形花序;花梗長2-5毫米,被柔毛;

苞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與花梗等長或稍短,通常僅邊緣被柔毛;花萼杯狀,長3-3.5毫米,分裂達全長的2/3,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寬約1.5毫米,先端鈍,外面被稀疏的長柔毛,邊緣具緣毛;

花冠粉紅色,直徑6-7毫米,筒部稍短於花萼,裂片矩圓形或下半部稍窄,寬1.2-2毫米,先端圓形,蒴果近球形,約與宿存花萼等長。

圓葉點地梅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3800-4600米的流石灘石縫, 山坡石上, 石坡,流石灘石縫中 。

圓葉點地梅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西南部(稻城)、雲南西北部(德欽貢山) 、西藏自治區 ,也分布在緬甸東北部

參考來源

  1. 圓葉點地梅,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