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與禁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圖騰與禁忌》試圖通過一些保留在兒童時期的圖騰崇拜的遺蹟,亦即通過我們的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哪些細微跡象。來推導圖騰崇拜的原始意義。圖騰與禁忌之間的緊密關聯又使得我們向着《圖騰與禁忌》提出的假設向前邁進了一步;如果最終的論述使得這一假設看起來很難令人信服,那也沒有必要指責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於現實,畢竟重建這種現實是如此的艱難。
原文摘錄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對死者的愛與恨這兩組情感在居喪期間會分別以哀悼和滿足兩種方式發生作用。在這兩組相互對立的情感之間必定會發生衝突,而且,因為其中的敵視情感全部或者絕大部分處於潛意識之中,所以這種衝突的結果是不可能消除的。可以這樣說,強度較弱的情感不可能被從強度較強的情感中剔除出去並將保留下來的情感安置在意識之中——諸如一個人原諒他所愛的人對他所造成的輕微傷害一樣事後了無痕跡。正如我所提及的,這個過程是由一種在精神分析學中眾所周知的、特殊的、名為「投射」的心理機制來處理的。
書評
弗氏在本書開頭,就饒有興致地說:「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史前人類)仍然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他當然說的不是身體和語言的相同,而是心理結構的近似。儘管尼采已經宣告世界「上帝死了」,但是我們仍然處在宗教時代,我們的社會仍然需要道德、宗教、神來確立規則,維繫穩定。
那麼,這個今日人類社會的精神基石——宗教——源自何處?源自何時?又是如何生成?本書就是弗洛伊德通過分析原始人類心理狀態,與解剖現代神經症患者的心理特徵進行對比,發現這些問題的過程的記錄。
首先,他發現古今人類都對「亂倫」有極大的畏懼,這是為什麼呢?弗洛伊德沒有直接說,這給一般的讀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回到幾百萬年前人類還是猴子的年代,講一講人類為什麼會有亂倫禁忌。先讓我們按照達爾文的說法,復原一幅早期人類的家庭情景:
一個家庭或部族裡只有一個雄性猴王。他率領着一群母猴,這些母猴有些是他的妻子,有些是他的女兒。猴王對所有的母猴有唯一性交權。她們各自懷孕生子然後撫養自己的孩子。生下來的如果是女孩,就可以留在家裡。如果是男孩,到了五歲性成熟的年齡,就會被趕出家門。小公猴到了五歲的時候會經歷第一次性發育,他開始初試鋒芒,表現出對異性的興趣,炫耀他的小雞雞。而這樣的性行為會遭到強權父親極為嚴厲的懲罰。輕則訓斥體罰,重則閹割或者打死。因為,家庭秩序建立在唯一交配權之上的,任何性衝動都是對王權的挑戰。就是說,猴王的唯一交配權是維繫整個家庭秩序的核心,因為如果一個家庭里所有的公猴都可以和所有的母猴交配的話,整個家庭的倫理秩序必然瓦解。
那些流亡在外的小公猴們會三五成群結成團伙。他們整天彼此打打殺殺的玩鬧,演練着未來王位爭奪戰用得上的勇氣、力量和智謀。等到有一天條件成熟,他們就會聯合起來一起去殺死老猴(父親)——這個為了維護自己的王位對兒子實施強力性壓抑的父親。(以上源自未出的《人化史》一書)
殺死「父親」以後,人類文明開始了第一次分叉:
一支表現為「圖騰祭」:他們發現父親是殺不死的,而且他們的殺父行為招致了災難:家族的破敗、兄弟紛爭、自相殘殺……所以,他們設立禁忌:一、不可殺父;二、不可亂倫;並且把榮耀歸於神的恩賜,認為人是泥做的,不可以看和觸摸父親,在這種社會規則下,人們這能通過崇拜權威,模仿權威,如孔子那樣「吾日三省」才能獲得重生。
另一支為「圖騰餐」:兒子們一起殺死了「父親」,殺死了「神」,然後一起分食「父親」,通過觸摸、殺死、分食父親,獲得重生,這是兄弟型社會的起源,這要求人們必須自由、平等、博愛。
回到文前,尼采說「上帝死了」,也就是說「神、道德、宗教」——這種約束人類行為的「父親」死掉了以後,人類應該用何種形式組織起來?又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
如果說弗洛伊德說出了宗教時代人類的心靈秘密,那麼尼采則問出了後宗教時代的人類的最大困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