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間諜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間諜博物館(International Spy Museum)位於素有「間諜之都」稱號的美國首都華盛頓[1],與聯邦調查局FBI相毗鄰。2002年7月1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威廉姆斯市長表示,這座博物館將得到市政府的資助,以帶動華盛頓的經濟發展。

中文名稱:國際間諜博物館

外文名稱:International Spy Museum

類 別:歷史類

地 點:華盛頓

開放時間:2002年7月19日

興建背景

背景

時任華盛頓市長的威廉姆斯表示;國際間諜博物館是由克利夫蘭市的馬爾萊特公司出資2800萬美元興建的,博物館將創造150個就業機會,每年稅收達200萬美元。為了支持國際間諜博物館對華盛頓市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華盛頓市政府決定每年給予馬爾萊特公司690萬美元的資助。

馬爾萊特公司之所以要興建國際間諜博物館,是因為該公司的創建人米爾頓·馬爾茲曾為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局工作過,並分別負責破譯密碼和電子竊聽工作。

花費

國際間諜博物館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7年建成。

館藏文物

在展出的600多件間諜工具中,既有東方的也有西方的;但多以美國以外的諜報機構的裝置為主。美國的間諜工具不僅展出少,展出的間諜工具也都截止到冷戰時期,冷戰之後的間諜工具概不展出,以防泄密。對前蘇聯情報機構以及現今俄羅斯情報機構所使用的間諜工具,則統統展出且輔以文字詳加說明。

做成一支血紅色唇膏樣式的微型手槍,綽號叫做「死亡之吻」,這是克格勃女特工使用的防身手槍。

美國中央情報局1949年發明的黑色鋼筆樣式的催淚槍。

路邊郵筒上的一個粉筆記號、電線杆底下一個空煙盒或者大樹旁一個可樂罐,窗台上的一盆花、書架上的一本書或者書桌上的一個相框,則是隨時在收聽你談話的竊聽器。

一次性打火機樣式的微型發報機。在展出的偷拍設備中,除了各種打火機式、戒指式、手錶式、鋼筆式照相機外,還有前蘇聯克格勃使用的紐扣相機。紐扣相機看上去與平常的紐扣無異,但只要啟動口袋裡的裝置,假紐扣就會打開一條縫快速攝影。

一種「鞋跟竊聽器」是前蘇聯克格勃的產品,這是克格勃於上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發明的。在一個皮鞋的鞋跟內,被安裝在裡面的微型話筒、微型麥克風和電池等,這種「鞋跟竊聽器」的使用通常是克格勃買通一名被竊聽者的女僕或僕人,讓其在主人的鞋跟內嵌上這種「竊聽設備」,一旦竊聽器被激活,這隻鞋跟將會成為一座走動的「廣播站」,它將把穿鞋者所有的談話一字不漏地傳輸到附近的接收器上去。

有的間諜工具技術十分先進。藏有微縮膠片的刮鬍刀、手提箱照相機、手錶形狀的竊聽器,這些功能先進的間諜用品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最新技術。一架小巧、高清晰度的米諾克斯照相機曾經被克格勃上校潘夫斯基使用,拍攝了大量蘇聯核機密。這種照相機的感光度和快門速度事先設定,相機上有一根簡單實用的測距珠鏈。克格勃王牌間諜克格夫婦的一個化妝盒是一台利用了電子感光(CCD)原理的複印機,它設計精巧,使用方便,而類似的現代複印機在40年之後才使用了這個概念。

國際間諜博物館」收集到的間諜工具只是間諜世界中很少一部分,大多數間諜工具仍處於絕密的狀態,普通人根本難以一睹真容。

美國國際間諜博物館是世界各國「間諜文化」的縮影。在這裡甚至還能找到中國《孫子兵法》的竹簡,後面的背景上寫着孫武關於「用間」的五種方法。

很多人認為間諜只是近現代社會的產物,事實上,間諜文化自古已有之。博物館的間諜歷史展廳展示了各國的「間諜文化」。古希臘木馬屠城記的故事盡人皆知,可被看作人類歷史上早期的情報活動。博物館特地製作了一個大號的「特洛伊木馬」,反映出古希臘人對情報戰術的運用。

「間諜戰」展區則展示了情報技術在若干重大戰役中的應用。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就開始了對英軍的間諜戰。對中國人來說耳熟能詳的美利堅民族英雄內森·黑爾,原來就是華盛頓派出的間諜之一。他曾多次喬裝進入英軍占領區搜集情報,後來不幸被英軍識破,以間諜罪處死,留下了「我惟一感到遺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祖國」的名言。此外,這裡還展示有二戰末期盟軍D日登陸之前使用的迷惑德軍的「屍體」。

「人群中的間諜」展區可謂間諜「名人堂」,好萊塢歷史上若干著名的演員和導演都曾經做過間諜。著名的爵士女歌手約瑟芬·貝克在二戰時曾為法國效命;名廚朱莉亞·柴爾德在烹調山珍海味之餘,還在為中情局前身「戰略情報局」處理機密文件。

建築布局

國際間諜博物館5座建築組成,占據了華盛頓市中心整整一個街區的位置;總面積達5400平方米。從外觀看,由灰色方磚塊砌成博物館懷舊色彩頗濃。館內包括電影院、互動式展台、餐廳及間諜用品展覽。上千件展品將隱秘的諜海戰爭公之於眾,令人大開眼界。整個博物館總共大約20幾間展廳,600多件展品,900多幅圖片。展品多是從美國、加拿大、英國、以色列、前東德、西德、前蘇聯、捷克、烏克蘭和波蘭等地收集而來,部分展品則來自歷史學家基恩·默爾頓,後者共收藏有6000件有關間諜的物件。

國際間諜博物館顧問、美國中情局退役間諜協會會長尤金·波蒂特說,該博物館內收集了自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到最新的伊拉克戰爭以來眾多間諜設備和高科技竊聽工具。在這個間諜博物館內,人們將可以看到許多最新最好的高科技間諜工具。」

有一個展廳是專門介紹間諜名人的,其中包括廚師朱麗亞·奇爾德,她當年曾經在斯里蘭卡為CIA的前身OSS——戰略機構辦公室搜集機密情報。博物館的執行主管皮特·阿尼斯特說:「連她做的菜里都滿是冒險的味道!」此外,這些女特工中還有德國出生的性感影后瑪琳·黛德麗,她竟然曾為OSS錄製過宣傳反德國納粹的革命歌曲,實在是藝高膽大。

特色展品

扣眼相機

這台微型Model F-21相機在1970年左右由克格勃發明,可隱藏於扣眼中,有一個可由使用者從口袋按動的機關。只要擠壓快門繩和假扣眼就能拍照。這種隱藏在扣眼的微型相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像政治家集會這樣的公共活動中使用。博加特指出,曾在中情局情報部門工作多年的國際間諜博物館館長彼得-厄尼斯特就曾用過這樣的間諜相機。中,有一個可由使用者從口袋按動的機關。只要擠壓快門繩和假扣眼就能拍照。這種隱藏在扣眼的微型相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像政治家集會這樣的公共活動中使用。博加特指出,曾在中情局情報部門工作多年的國際間諜博物館館長彼得-厄尼斯特就曾用過這樣的間諜相機。

皮鞋發射機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駐東歐的西方外交官都儘量避免在當地購買服裝,他們更喜歡從西方郵購衣服和鞋子。在羅馬尼亞,情報部門將西方外交官這一習慣當作了其秘密行動的一個優勢,他們與郵政部門合作在鞋跟安設了發射機。博加特說,服務員在打掃房間中,無意中發現了這種錄音設備,外交官回到房間,信號就會出現,而當他們全部離開,信號就消失了。

密碼盤

人們不由自主地都會想,間諜工具並不全都是那麼的古老,但實際上,早在古羅馬時代,凱撒就曾利用密碼術對信息進行編譯。這個密碼盤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美國內戰,由美國南方邦聯一方採用——上面CSA三個字母代表美利堅邦聯(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意思。這套裝置的工作原理顯而易見:轉動裡面一圈的輪子替換字母,比如M=G,P=J。密碼很容易破譯嗎?如果情報不是以你熟悉的語言編寫,那就不容易破譯。問題是間諜都詭計多端,哪會用你熟悉的語言編碼?

毒雨傘

1978年,一名保加利亞特工利用這樣的一把雨傘,在倫敦街頭暗殺了保加利亞持不同政見者格奧吉-馬爾科夫。技術人員對普通雨傘的內部結構進行了改裝,只要一按機關,就能向目標噴射毒物。以馬爾科夫為例,雨傘中射出的小球含有蓖麻毒素,這種小球肉眼幾乎看不到。國際間諜博物館展示了一把在莫斯科特製的毒雨傘複製品。博加特說,1991年,有人在保加利亞發現了一個放滿類似致命毒傘的房間。

狗屎情報傳遞機

狗屎?不要奇怪,確實是狗屎,博加特說,這種小裝置是中空的,裡面可以藏情報,這樣,情報人員和線人就能輕鬆傳遞信息,同時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博加特指出,糞便通常單獨留在某處,這是偽裝成老虎糞便的信號台在越戰中被用於指示目標的原因。狗屎情報傳遞機面臨的一個風險是,這種裝置偶爾會被人扔掉或發現。博加特說:「人生總是會發生意外,而這只是間諜或情報人員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

日常接待

博物館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8點迎接參觀者;唯一的閉館日期是聖誕節。在華盛頓絕大多數博物館是免費的,但國際間諜博物館是個例外。博物館入場券成人是21.95美元,65歲以上老人是15.95美元,中小學生是14.95美元,6歲及以下兒童免費。參觀這個博物館,遊客不但可以了解間諜的活動情況,還可以看到間諜歷史的演變和間諜在世界歷史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博物館還為參觀者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這裡,人們可以通過聽講座、參加研討會的方式,探知間諜的生活和工作,得知很多幕後的特工故事,了解招募間諜的嚴格條件。參觀者還能在設備精良的放映廳里,觀看高科技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在這裡,喜歡間諜類影片的參觀者可以跟製作影視片的導演討論間諜故事和人物的真偽,探討影片拍攝的技巧。為了增加參觀者的切身感受,博物館設計了很多動手節目,包括讓人們拆裝具有間諜功能的收音機,設計和破譯通信密碼,發明具有偽裝性能的儀器。組織者認為安排這些參與性的活動,有助於刺激參觀者的好奇心,讓他們理解間諜活動的風險環境,體會間諜文化。

參觀特色

這家博物館還將給遊客們提供更多的體驗間諜生活的機會。「這絕對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博物館的執行主管皮特·阿尼斯特說,他曾經和CIA一起工作過36年,參與過CIA多次秘密行動。「我們想帶領人們完全走進間諜的精神世界」,博物館的副主席卡斯林·科克里又補充了一句。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從參觀者剛進大門就開始了。這個交互式的展覽叫作「間諜學校」,遊客們可以為自己選擇一個虛構的身份,並必須在短時間內記住其中關鍵的細節,其中包括姓名、國籍、年齡、背景以及此行的目的。然後電視屏幕上的一個虛擬警衛就會開始對你進行「嚴格審訊」——一旦你回答錯誤,他就會大發雷霆對你吹鬍子瞪眼。「間諜學校」還有大量對遊客進行「培訓」的互動式視頻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破解密碼,辨認出接頭地點,在某個看似平靜的場合辨別出可疑的間諜活動,其中一個虛擬現實設備還可以讓參觀者走入虛擬的酒店大廳的人流中尋找經過偽裝的間諜。更刺激的是,「間諜學校」還將教你如何安裝電話竊聽器、如何喬裝易容、如何使用間諜影機等伎倆。

博物館有一個展廳向人們揭示了英國和美國的叛節間諜,其中包括安東尼·布倫特;他被揭露是雙重間諜,還有被認為對中央情報局造成最大危險的叛節間諜阿爾德里奇·阿麥斯,他向前蘇聯出賣了幾十名美國情報人員的名單,其中大部分都被處死。向前蘇聯出賣機密情報達15年之久的漢森也在展出之列。

對於流行文化迷來說,他們可以在博物館中看到大量電影和電視中有關間諜的片段。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嚴肅的記錄片,比如有一段關於「珍珠港」的錄像,說的是由於情報部門的失誤,造成了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另一段錄像說的是戰爭時期的宣傳工具和間諜衛星大揭密。

視頻

探訪重新開放的美國國際間諜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