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朝會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朝會要》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三。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國朝會要,自元豐三百卷之後,至崇寧、政和間,復置局修纂。宣和初,王黼秉政,罷修書五十八所。時會要已進一百十卷,餘四百卷亦成,但局中欲節次覬賞,故未及上。既有是命,局官以謂若朝廷許立限了畢,不過三兩月可以投進。兩黼務悉嬌蔡京所為,故一切罷之,官吏既散,文書皆為棄物矣。建炎三年,外舅張淵道為太常博士,時禮寺典籍散佚亡幾,而京師未陷,公為宰相言:「宜遣官往訪故府,取見存圖籍,悉輦而來,以備掌故。」此若緩而甚急者也。宰相不能用,其後逆豫竊據,鞠為煨燼。吁,可惜哉!

譯文

本朝會要,自神宗元豐年間的三百卷之後,直到徽宗崇寧、政和年間,才又設置機構編纂。宣和初年,王黼就任宰相主持政務,撤銷五十八所修書機構。當時會要已進呈朝廷一百一十卷,其餘四百卷也已完成,但會要所企圖多次呈上以求多次得賞,所以沒有全部進呈。撤消會要所的命令下達之後,主管官吏又說如果朝廷允許定下期限了結,不超過三兩個月便呈獻。可是王黼力求全盤糾正蔡京所作之事,所以一切統統撤消,官吏遣散之後,文書全成了丟棄之物。建炎三年,高宗岳父張淵道任太常博士,當時禮寺所存黃冊圖籍,散佚不多,而且京師尚未陷落,張淵道向宰相建議:「應派專人前往京師藏書舊址尋訪,取出現存圖書典籍,全部裝車運來,以備查詢掌故。」這是一件看似平常卻又亟待解決的事。宰相不予採納,後來被偽齊劉豫竊據,多被燒成灰燼。唉,可惜啊!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國朝會要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

  1.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2.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