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旗與國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旗與國歌 清朝沒有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着與西方國家的交往,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認定「黃底藍龍戲紅珠圖」(即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46] [47]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清朝曾先後使用《普天樂》、《李中堂樂》、《頌龍旗》作為半官方國歌或代國歌 [87] 。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鞏金甌》為正式國歌,由於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後來沒有流行開來。 [88] 三角黃龍旗 黃龍旗


決策機關 南書房 康熙十六年(1677年)設立南書房,起初是為了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而設。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 [89]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 [90] 。南書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 [91] [92] 。 軍機處 軍機處 軍機處 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為及時處理軍報雍正帝始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改稱軍機處 [93] 。乾隆帝即位後安排數位「總理事務王大臣」進入軍機處,故改名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 [91] [92] 。 責任內閣 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組成內閣。由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組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內閣。然而,由於內閣成員中過半數為皇族或滿人,時人譏之為「皇族內閣」。該內閣在辛亥革命後倒台,由袁世凱組成的新內閣所取代 [91] 。 執行機關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為清朝最高執行機關,各部長官 清朝前期重要官員 清朝前期重要官員(18張)

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顺治元年(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91]  [92]  。

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