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家環境保護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家環境保護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2002 年啟動建設,2004 年通過環境保護部驗收,並正式對外掛牌運行。自實驗室建成以來,已通過環境保護部組織的評估,評估成績為優。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 13 名國內生物安全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組成,金鑒明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主任為徐海根研究員。

國家環境保護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是環境保護部在轉基因生物安全[1]、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主要技術支持單位,是國內最早開展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是環保部最早開展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研究的科研機構。實驗室面積 760 平方米,儀器設備 200 余台套,擁有國內一流的實驗和科研環境。實驗室現有人員 32 名,其中15 人有博士學位

定位

根據國內外生物安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發展趨勢,結合國家生物安全環境管理的需求,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科學研究,建立高水平的開放性研究平台,培養相關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在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

經過實驗室經多年的發展,經學術委員會討論,確立了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1)轉基因生物安全;

(2)外來入侵物種防治;

(3)生物多樣性保護。

科研條件

實驗室現有辦公和實驗區約 760 平方米,其中辦公室 380 平方米,實驗區 330平方米,溫室 50 平方米。此外,實驗室在江蘇徐州建立了轉基因大豆野外實驗基地(約 30 畝),在河南安陽建立了轉基因棉花野外實驗基地(約 70 畝),新建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監測技術平台-華東監測基地(約 60 畝),在江蘇鹽城、福建武夷山等地建立了全國性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示範基地。 新近購置和安裝了一批有關生物安全研究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涉及普通化學分析、生態學植物學微生物學[2]、分子生物學、土壤學毒理學等多個學科。這些實驗儀器基本上都是國際上著名儀器公司的產品。

人員隊伍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由固定人員、客座人員和研究生三部分組成。目前固定人員有 32 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 14 名,中級研究人員 11 人,15 人有博士學位。客座研究員 2 人,博士後 1 人,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 13 人。實驗室有 3 人榮獲國務院政府特貼,1 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 人次入選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二、三層次培養對象,2 人入選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研究人員來自分子生物學、生態學、植物保護、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環境毒理學、計算機建模等不同專業。

視頻

國家環境保護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生物安全基礎知識及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周莉
走進生物安全實驗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