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家原子能機構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家原子能機構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於2020年在中山大學成立,由中山醫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中山大學產業集團(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三者組成,以促進核輻照昆蟲不育技術(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控制蚊蟲為目標,重點圍繞蚊媒防控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絕育蚊生產基地(中山大學「蚊子工廠」)、核技術應用擴展基地、國際培訓交流基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基地等五個方面開展建設工作。研發中心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在SIT控制蚊蟲領域研究水平和推廣應用能力,並通過與國際原子能機構[1]的深度合作,在國際上發揮引領作用,為相關領域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撐,提升我國在蚊媒防控領域的軟實力,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

相關資訊

我校舉行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揭牌儀式

6月19日上午,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我校舉行。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秘書長鄧戈、核應急安全司司長黃明全,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副校長邰忠智、研發中心主任吳忠道,以及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邰忠智副校長主持。

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我校舉行 記者孫琛攝

孫冬柏常務副校長首先致歡迎辭。他指出,組建核技術(昆蟲不育)研發中心是我校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的重要舉措。我校作為承擔單位,將聯合校內中山醫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等相關院系的優勢學科,形成跨學科研究團隊,同時集成產業集團的力量,推動產學研結合,為研發中心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通過國家原子能機構和學校聯合共建、共同支持推動研發中心的發展。

張建華副主任在致辭中對研發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充分肯定了我校利用放射性射線與共生菌相結合技術,通過「以蚊治蚊」的方式,在防治瘧疾、登革熱、寨卡病毒病[2]等方面取得的顯着成效,以及發揮核技術獨特優勢造福國計民生取得的成績。他還對研發中心今後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加強科技研發,占領蚊媒控制技術科技創新高地。二是加快推廣應用,打造世界馳名蚊媒控制產業品牌。三是堅持開放共享,構建核技術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後,張建華副主任、鄧戈秘書長、黃明全司長和孫冬柏常務副校長、邰忠智副校長、吳忠道主任共同為研發中心揭牌。邰忠智副校長重點匯報了研發中心近期建設進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