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固沙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固沙草

中文學名:固沙草

拉丁學名:Orinus thoroldii

界:植物界[1]

多年生禾草根莖—疏叢型。根狀莖長達20cm以上,密被有光澤的革質小鱗片,鱗片老後脫落。稈直立,細硬,高20-50Cm。葉鞘被短柔毛,或鞘口處毛長而密,葉舌膜質,長1—1.5mm,葉片扁平或內卷,長3—9Cm,寬2—3mm,兩面被柔毛或無毛。

圓錐花序長6一15cm,分枝單生,2—6枚,長1—7Cm,小穗含2—3小花,長7—9mm,黑褐色,穎披針形,質薄,第一穎長4—5mm,第二穎長5—6mm,外稃遍生柔毛,具3脈,無芒或有小尖頭,第—外稃長6—7mm,內稃脊上及兩側有柔毛(圖31)。

分布區域

我國的西藏唐古拉山南側、喜馬拉雅山北側

目錄

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 固沙草 種拉丁名:Orinus thoroldii (Stapf ex Hemsl.) Bor 科中文名: 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 固沙草屬 屬拉丁名:Orinus

形態特徵:多年生禾草根莖—疏叢型。 根狀莖長達20cm以上,密被有光澤的革質小鱗片,鱗片老後脫落。稈直立,細硬,高20-50Cm。 葉鞘被短柔毛,或鞘口處毛長而密, 葉舌膜質,長1—1.5mm,葉片扁平或內卷,長3—9Cm,寬2—3mm,兩面被柔毛或無毛。 圓錐花序長6一15cm,分枝單生,2—6枚,長1—7Cm,小穗含2—3小花,長7—9mm,黑褐色,穎披針形,質薄,第一穎長4—5mm,第二穎長5—6mm,外稃遍生柔毛,具3脈,無芒或有小尖頭,第—外稃長6—7mm,內稃脊上及兩側有柔毛。

地理分布:固沙草分布於我國的西藏唐古拉山南側、 喜馬拉雅山北側(定日一定結)及 雅魯藏布江兩岸海拔3650—4300m的砂質土壤上。

生態特徵:固沙草 分櫱力較強,能形成大量根莖。冷季地上枯萎,根莖存活,第二年6月中旬開始萌發,7—8月生長迅速,抽穗後生長緩慢。該草再生力較強,夏季放牧後,能產生一定量的再生草。固沙草適應於溫暖較乾旱的砂質土壤生境,為典型的喜暖 旱生植物,多分布於熱量充足的河谷砂質地及陽坡礫石地上,常在海拔3650—4300m之間,是較典型的乾草原牧草。根系發達,常形成強大的根網,耐踐踏,固土保水力強。也耐早,耐貧瘠,在砂質地及礫質地上生長良好。由於固沙草生活力強,兼具有性繁殖和 無性繁殖,所以能迅速占據地面,成為乾草原的優勢種,並常與 砂生槐(Sophoramoocrft-iana)、 沙蓬(Agriophyllumaquarrosum)、香藜(Chenopodiumbotrys)、 蒺藜(Tribulusterrestris)、傘花 絹毛菊(soroseris umbrellata)、纖杆蒿(ArtemisiademiSSa)等組成溫性灌叢草原 植物群落,廣布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

飼用價值:固沙草從萌發開始到抽穗前質地較柔軟,為各種家畜喜食,尤以綿羊喜食,抽穗後,適口性有所下降,冬季枯萎後仍為 羊群所採食。固沙草營養較豐富,該草富含 無氮浸出物, 粗蛋白質含量中等以上,鈣磷比例適當,但含量偏低(表31—1)。據體外消化試驗,固沙草有機物質消化率較高,但 代謝能較低

參考資料

  1. 固沙草,搜狗,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