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囤山社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囤山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以西3公里處,該村東西長0.5公里,南北長0.4公里,占地面積0.2平方公里。囤山村北依囤山,南面石人澗,東鄰梁家村,西靠天馬山,由囤山街小山河鷹窩邱家坡4個自然村組成。村後的囤山,面積約0.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3米,山上栽植黑松,山下部闢為梯田,因山形似糧囤而得名。2004年該社區有438戶,1177人,除3戶邱姓外,其餘全為高姓。2019年10月22日,囤山社區被授予「山東省森林村居」稱號。[1]

中文名稱: 囤山社區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以西3公里處

面 積:0.2平方公里

人 口: 1177人

社區經濟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工副業以地毯加工為主。2004年有420畝耕地,其中嶗山茶305畝,山巒生態經濟林2173畝,栽植有黑松、蘋果、杏、桃、櫻桃、山楂等樹。有資料顯示,該社區硬化路面10000餘平方米;興建了學校,改造了幼兒園,新建了社區辦公樓;新建河壩900餘平方米,建起了3座水庫、5座橋樑,解決了茶園灌溉用水;鋪設了自來水管道,解決了新樓區居民的吃水問題;開建了「計生協會茶葉示範基地」,在基地北側辦起了「囤山飯店」,經營海鮮類和山野類菜餚。社區還另建有100餘畝的高效茶園,並建有茶廠,形成了集旅遊觀光與生產加工一條龍的茶葉生產基地。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200萬元,人均5199元。

社區沿革

明朝永樂年間,高氏先祖高印、高宸弟兄從山西小雲南(山西大同以南)先遷入即墨城東關外,三年後又遷入即墨城東三官廟外楸樹園(常家社區河西崖)。明朝成化年間,長支高安遷入囤山前定居立村。高氏宗族從三世祖到二十二世祖,共繁衍四千餘人。除在原地居住外,還散居於解家河、黃泥崖、曉望、西山、王山口和李滄板橋坊、即墨以及江蘇、東北等地。鷹窩自然社區的高氏與囤山街自然村高氏同宗,於清道光初年間由囤山前遷此定居,因此地有一高大石壁,早年有鷹在上面巢居,故名「鷹窩村」。民國初年,為便於區分,對各自然村進行了具體命名。該村因居於囤山前坡而得名「囤山前村」,後更名囤山村。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文件嶗政發231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黃泥崖等34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社區景點

清澈見底的石人河由西向東繞村流過,因河兩岸上分別有10個形態各異的石人而得名「十人河」,又名「石人河」。此河發源於嶗山馬鞍石、大小五岔山,由西北向東北流到浦里村東匯土寨河入海。一百多年前,該河流域的村統稱為石人河村,到了民國初年,為便於區分,對各自然村進行了具體命名。該村因居於囤山前坡而得名「囤山前村」,後更名囤山村,但有人還習慣稱為「囤山前」。早在明朝永樂年間,高氏先祖高印、高宸弟兄從小雲南烏撒衛大槐樹裡頭遷入即墨城東關外,三年後又遷入即墨城東三官廟外楸樹園(常家村河西崖)。明朝成化年間,長支高安遷入囤山前定居立村。其十三世祖高福茂的長子高斌是明朝武生,此人力大無比,所用大刀重百餘斤,卻能揮灑自如,高氏總祠中400餘斤的志石,就是他單肩從嶗山上扛下來的。高氏宗族從三世祖到二十二世祖,共繁衍4000餘人,他們除在原地居住外,還散居於解家河、黃泥崖、曉望、西山、王山口和青島李滄區的板橋坊、即墨會村等村以及江蘇、東北等地。鷹窩自然村的高氏與囤山街自然村高氏同宗,於清朝道光初年由囤山前遷此定居,已傳十世。因此地有一高大石壁,早年有鷹在上面巢居,故名鷹窩村。該村四周有乘涼樓、燕石屋、錐子崮、馬鞍石、鱉石、蛤蟆石、弘道觀等名石景觀。村里衛生室中有一棵銀杏樹,據稱已有四百多年的樹齡了。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22日,囤山社區被授予「山東省森林村居」稱號。

視頻

危險時期,別人囤水囤糧食,為何美國人囤積子彈?這樣有安全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