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字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字紋

回字紋因為其形狀像漢字中的"回"字,所以稱之為回字紋。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就會發現身邊許多回紋的裝飾紋樣:布匹上面的正反回紋,瓷器上面的單回紋,就連諾基亞新出的一款手機鍵盤也採用了回字形的設計,回紋在古典家具上面的運用之處就更枚不勝舉了。回紋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紋飾,經歷數百數千年的演變,仍然深受人們的歡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回字紋

解釋; 其形狀像漢字中的"回"

性質; 文學

類別; 古漢語

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和商周青銅時代的青銅器上,回字紋還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裝飾紋樣,青銅器上的回紋身影一般出現在青銅器頸、腹、足等位置,做為地紋來烘托主紋,也有直接用回字紋做主要裝飾紋樣單獨出現在器物的頸部和足部位置的情況。商代是回字紋開始大規模興盛的時代,作為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回字紋以它簡樸凝練的風格使得青銅器祭祀禮器更具莊嚴、厚重之感。到了商末周初,由回字紋產生的豐富變化形成幾種變體的新型裝飾紋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鈎連樣式等。

相關文物

斜形回字紋雙耳彩陶壺

三水區博物館藏 新石器

高43CM,腹圍113CM,口徑14CM,底徑11.5CM。敞口,束頸,鼓腹下收,小平底。腹中部附左右二環形耳,外壁及口沿內壁施黑彩。內壁口沿半圓形紋一圈,口沿弦紋,腹上部斜形回字紋,中部變體葉紋,下部不着彩。

結構

回字紋由單體回紋以間斷排列的形式組成邊飾,有的回紋呈規矩的方形,有的為減筆式回紋,有的回紋以變形手法繪製。入明後,回紋改變其原來獨立單體間斷排列形式為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的回紋邊飾。明永樂時期,回紋邊飾以兩方相連為主,同時,又出現一筆環連的回紋邊飾。明宣德以後,除少數回紋仍作一正一反的兩方相連外,多數回紋呈整圈一筆環連式,並延續至清末

應用

回字紋在家具上很多地方都有使用。書櫃和櫥櫃下的牙板雕花之上,太師椅的靠背板上面,椅類家具的腿足上面。回字紋以其大方簡約的造型不僅點綴了家具,而且更增加了家具的裝飾美。

意義

以前許多明清家具上常用的紋飾,在現代的家具中已經很少見到。但回字紋憑藉其簡約婉轉的美,經過上百年的洗禮而長存了下來。一些中式家具上還是會經常出現回字紋。回字紋,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造型藝術,更上升為一種文化。[1]

參考文獻

  1. 回字紋的寓意, 快資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