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到邊城(逝去如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到邊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到邊城》中國當代作家逝去如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到邊城

仲春時節,踏着一路塵土去到鳳凰古城,赴一個依稀流離的夢。到達古鎮的當晚便下起了雨,次日清晨登樓四顧,山色空濛,江水如藍,雨霧生煙——不是霾,是沁人心脾的清新濕潤。青磚黛瓦的民居小樓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多少樓台煙雨中。

徜徉小城,風情果然別致。沱江穿城,虹橋臥波,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木柱支撐,飛檐翹角,懸於沱江兩畔,倒映在碧水清流之間。青石街巷蜿蜒綿長,民族格調的店鋪宅院挨家連戶,蠟染、打薑糖、玻璃吹畫……苗裝傳人當街炫藝。我們隨着遊人摩肩接踵,擁擠於市廛,進出於湘西老宅、名人故居,感嘆着世事浮沉歲月滄桑

下午4時許參觀完沈從文故居。導遊宣布,當日集體遊覽結束,明晨集合乘車參觀苗寨,然後直接返程。

「不是還有沈從文墓嗎?在哪呢?」我問。 「沈墓在城外聽濤山,3里多路吧,免費景點自行參觀。」 導遊隨即作答,依然笑容可掬,不忘附上關照:「那沒什麼好看,去了的人都後悔。」

雨還在淅瀝瀝地下着,且得知沒有車通往那裡。但我仍不甘此番尋蹤從文止於未竟,與妻一番計議,決定安步當車尋謁沈墓。

撐着雨傘,穿過狹窄擁擠的街巷,出了城門,踏上一條依山傍水順江而下的青石板路。暮靄漸起,我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小城的喧騰漸漸被我們拋在身後,耳畔只聞腳下的疾走聲和身邊的流水聲,而腦子還在回味剛才在沈從文故居的所見所聞——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15歲從軍輾轉於湘西,1922年20歲時棄甲「北漂」,成了一名北大旁聽生。1924年始發表作品漸入創作佳境,其間更名「從文」或許即緣於此。1929年沈從文應胡適校長之聘,赴吳淞中國公學任教。出身於淮軍將領世家的張氏四閨秀元和、允和、兆和、充和皆入該校就讀,三妹兆和選的正是沈老師的課。

有一天,兆和接到一封信,拆開看就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了你?」意外收到沈老師的信,兆和並沒有回,但接二連三又收到沈老師的信……並且一封比一封厚重。

兩年後的初春,沈從文轉赴青島大學任教了。兆和便讓二姐看了沈從文寫給自己的信,並婉轉託二姐在父母那為自己提親,結果一說即成。兆和心裡高興,趕去電報局給從文打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兆」。打電報講究字少、意達、省錢,「讓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原為沈信中表達所望的句子,兆和一語雙關,從文如願以償,兩人於1933年結為伉儷。

新婚不久,沈從文創作發表小說《邊城》,湘西女子「翠翠」——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由此走進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邊城》開中國鄉村題材創作一代先河,沈從文因之被譽為「中國鄉土文學之父」。

……

不知不覺中,我們不見了江邊吊腳樓,不見了行人,連青石板路也不知何時變成了一條又細又長的沙石小路,一直伸向迷霧的遠方。躊躇之際,隱約看見江畔有位洗衣的女子,便高聲打問,得知走過了,回走100米就是。洗衣女一身苗服,遠遠看去溫淳素淨的樣子,與那清澈江水、如幕細雨和翠綠山巒渾然天成,如詩如畫,從文大師筆下的湘西風情原版呈現。

我們返身折回,沒走多遠果然看到了路旁山石上書有「沈從文先生墓地」,字就着山體而寫並不醒目,且我們的視線又有雨傘遮擋,因而錯過了。

按「沈墓」標示由一條斜徑拾級而上,到了一塊狹長卻平緩的坡地。坡地樹木參天綠草如茵,樹下立的一塊石碑上刻着沈從文的名句「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近前細看,碑字為當代著名書畫家黃永玉手跡,沈黃皆為「鳳凰」嬌子,不免感慨。往右不遠處一尊五彩臥石,臥石正面鐫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鐫字「不祈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落款「充和敬志」。四個尾字:「從文讓人」,耐人尋味。遍尋坡地,只有碑石,不見墳冢。後得知,沈從文(1902-1988)在京故去4年後,夫人張兆和將先生骨灰送回故里,一半撒入沱江,一半安埋於此,聽濤山即為冢。夫人張兆和2007年辭世,魂歸「聽濤」與沈老合葬。

雨意依然很濃,暮色愈發蒼茫。碑記抄錄完全沒有可能,只得讓妻以傘擋雨,勉強拍照幾幅留存。

返城途中,夜幕四合,兩岸山影綽綽魅影幢幢,沱江江面混沌莫辨,而波琴浪弦聲卻如訴如泣,尤如從文大師講着「有些兒薄薄的淒涼」的故事:「翠翠美麗純潔,情竇初開,她愛上了船總的二兒子儺送。船總的大兒子天保也喜歡翠翠。天保和儺送相約以唱歌來進行愛情的'決鬥』。天保為成全弟弟儺送和翠翠,外出闖灘而死。儺送心懷內疚,離開了家鄉,只剩下翠翠永久的等待……」

雨不知何時停了,古城的燈光在我們前方閃爍,越來越近。不一會,我們復進入古城北門,淹沒於沱江兩岸卡拉OK的縱情高歌里,消逝在街頭巷尾熙熙攘攘的遊人中。[1]

作者簡介

逝去如風,本名項經友,1951年生,出生地漢口,下鄉、進廠、參軍、退伍、回廠,預調企業上屬省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