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月里那個滴雨的日子(宋紅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月里那個滴雨的日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四月里那個滴雨的日子中國當代作家宋紅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四月里那個滴雨的日子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清明節又到了,我的心毛茸茸的,朝着老家的方向蠕動,因為有至親的人埋在村北的那片墳地,就有一份擔當,一份懷念,尤其在清明這一天。

每到清明,上墳的人就多了,有的長者引領後輩子孫,有的姊妹結伴,兄弟同往,一些出門在外的人,這一天,也都早早趕了回來。只見從村莊到墳地的小路上,人們三三兩兩端着祭品,拿着紙錢,默默地尋找着各自祖先的墳塋。來上墳,是一份心意,也是一種儀式。到得墳前,清除雜草,整修墓堆,擺放祭品,焚燒紙錢,跪拜磕頭,在墓前與先人對話,給死亡輔綴上生命的溫熱與絢麗,將陰陽生死的界限模糊。死去的人,被活着的人惦念,這就是生死的綿延,後人不虧先人,也是對子女的一個示範。從這個層面看,清明就是孝道的一種延伸,是人性的一種回歸。春光美好,萬物萌發,這惦念更深更濃。

記得每年給父母上墳,我在外頭,父母在裡頭,雖陰陽相隔,卻隔不斷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隔不斷我的一片孝心和真切的懷念。回想當年,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我們,為我們兄弟姐妹耗盡了心血。尤其是我十二歲那年,父親因病突然去世,巨大的恐怖籠罩着我幼小的心靈,母親卻沒掉一滴眼淚,堅強地撐起了這個家,里里外外,風裡雨里,沒日沒夜地奔波操勞,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罪、經歷的熬煎與付出的辛勞,就連一個正當壯年的男子都難以承受。但母親要強了一輩子,艱辛苦痛總是嚼碎了咽到自己肚裡,從來不願給別人添麻煩。母親在世的時候,我忙於工作,顧不得多看她一眼,現在她入土鄉野,倦鳥才歸林了。她的遺像掛在老屋的牆上,慈愛地注視着我。那種注視,就是期望,生命走了,期望還在。正如她活着的時候,總盼兒女們出人頭地,過得幸福一點。這時我發現,她魂歸大地與之緊密相連,從生育我的土炕,到出產麥粒的田野,甚至我漂泊的地方,無論我走到哪裡,都能聞到她的氣息,仍感到她緊緊地牽着我的手。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勤勞本分,忠厚善良,不僅在村里留下了好名聲,還教會子女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為做兒女的樹立了榜樣,給予我們生命海水般的深藍、透徹。父母的教誨,終身受益;父母的恩情,綿延不斷。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一篇篇文字見諸報端肯定我的勞動,一本本榮譽證書見證我的付出,這就是我對父母的最大孝心和最好的懷念。

父母過世多年了,我還是經常做夢夢見,夢見父親劇烈的咳嗽,佝僂的背影;夢見母親額頭的汗水,割麥的姿勢。這幾年,清明節還沒有到,我的心就亂了。每當跪在城市的十字路口,點燃一把思念,堅硬的水泥路硌得膝蓋生疼。就會想起故鄉的泥土,就感覺靈魂有了着落,那裡打斷骨頭連着筋呢。我在心裡默默祈禱父母的在天之靈平靜安寧,並說我們一家都好,讓二老放心。也讓自己知道,堅硬的現實是那樣真切而不可逃避,還得回到生活的煙塵里去,活着,好好活着。

清明節,從濛濛細雨的早春里走來,散發出的不僅僅是一種淡淡的哀愁。清明,這世代不變的傳統習俗,分明是後輩人連接上輩人的一條情感的紐帶。清明,總是比以往充滿更多懷念,懷念是一種比生命更持久的力量。我把這一天當作感恩的日子,因而在這一天我心裡的疼痛兀自輕了許多。我相信,守望清明,心懷感恩,思念會讓我們的愛更加地久天長。

哦,四月這個有的日子,流淚的天空……[1]

作者簡介

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