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四川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川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始建於1960年(發端於四川省農業改進所1939年設置的墾殖工程組),是專門從事農業機械化[1]信息化、農業工程技術與裝備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公益事業科研機構,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農機科研機構,也是我國西部農機科技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的重要基地。

目錄

相關資訊

胡云副省長赴省農機院 開展「天府糧倉」建設「天府良機」研發專題調研

5月8日,胡云副省長赴省農機院開展「天府糧倉」建設「天府良機」研發專題調研,強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重要指示精神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部署,加快解決「誰來種地」現實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結果導向,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供強有力的裝備支撐。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牟錦毅,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永紅陪同調研,省農機院黨委書記、院長邱雲橋作工作匯報。

胡云首先參觀了省農機院近幾年的主要農機裝備以及農業農村部丘陵山地農業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入了解農機院農機研發、科技平台建設等工作情況。隨後主持座談會,研究農機裝備支撐「天府糧倉」建設重點工作。

在聽取省農機院工作匯報及各相關省直部門發言後,胡云指出,60餘年來,省農機院在推動四川農機科技創新和農機裝備研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立足當下,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重要指示,堅持需求牽引,梳理現代農業薄弱環節農機裝備需求清單,聚焦「農機裝備替代勞動力」這件事,開展集智攻關,重點開展「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填空白、補弱項、提質量為着力點解決根本長遠的問題。要根據「五大生態區域」主導特色產業,以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等農機裝備為核心,依託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建設一批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搭建邊熟化邊製造平台,對新產品進行試驗、驗證和示範。要堅持政府引導,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大對農機方面的資金投入,確保農機院集中力量做農機公益方面的事情。要強化協同創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凝聚科技創新合力,建立以技術為紐帶、多主體協同聯動的創新聯合體,主動推進深度交叉融合,提升創新能力。

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君臣,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農業農村廳、四川農業大學[2]、西華大學相關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