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合院(多多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合院》是詩人多多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滯留於屋檐的雨滴

提醒,晚秋時節,故人故事

撞開過幾代家門的果實

滿院都是

每一陣風劫掠梳齒一次

牛血漆成的柜子

可做頭飾的鼠牙,一股老味兒

揮之不去

老屋藏秤不藏鍾,卻藏有

多少神話,唯瓦拾回到

身上,姓比名更重

許多樂器

不在塵世演奏已久,五把鋸

收入抽屜,十隻金碗碰響額頭

不惜鐘聲,不能傳送

頂着杏花

互編髮辮,四位姑娘

圍着一棵垂柳,早年見過的

神,已隨魚缸移走

指着石馬

枝上的櫻桃,不用

—一數淨,惟有與母親

於同一時光中的投影

月滿床頭

作夢就是讀報的年齡

秋梨按舊譜相撞,曾

有人截住它,串為詞

石棺木車古道城基

越過一片平房屋脊,四合院的

邏輯,縱橫的街巷,是從

誰的掌紋上預言了一個廣場

一陣扣錯衣襟的冷

掌心的零錢,散於桌上

按舊城塌垮的石階碼齊

便一邊拾拉着,一邊

又漏掉更多的欣喜

把晚年的父親輕輕抱上膝頭

朝向先人朝晨洗面的方向

胡同里磨刀人的吆喝聲傳來

張望,又一次提高了圍牆……                   

1998

作者簡介

多多(粟世征,1951年-),是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現代詩歌的探索者之一,被公認為當代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曾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其代表作有《瑪格麗和我的旅行》《手藝》《致太陽》等。[1]

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0年曾獲首屆安高詩歌獎,2004年回國後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2010年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2010年被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做駐校詩人。[2]

多多是一個真正的漢語詩人。他的詩歌以精湛的技藝、明晰的洞察力、義無反顧的寫作勇氣,近乎完美地承續了漢語在當代中國的艱難使命。[3]

他將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溫情理解,融於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的細緻雕刻,並在每一首詩歌的內部構造上,力圖實現他孤寂而堅定的美學抱負。他對漢語尊嚴的忠誠守護,使他的詩歌很早就形成了顯著的個性和風格: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準確、銳利而富有張力,對心靈細節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體認,對人類的精神困境有明確的藝術承擔。[4]

他發表的一系列詩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語國家的重新出場,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動的文學記憶,同時也見證了漢語詩歌永不衰竭的豐富可能性。[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