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化19項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化19項工程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四化19項工程,四化指推進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推進教育教學管理精細化;推進教師隊伍建設規範化;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19項工程指實施教育投入保障工程;實施學校布局調整工程;實施教育普惠脫貧工程;實施教育援藏示範工程;實施教育治薄扶弱工程;實施示範學校建設工程;實施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施教育協調發展工程;實施德育創優工程;實施常規教學管理工程;實施人文教學精品工程;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教師待遇提標工程;實施教師管理優化工程;實施教師重教引導工程;實施教育人事改革工程;實施教育管理創新工程;實施教學研究提升工程;實施督導改革工程。

術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包括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名詞術語的規範和審定,「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該機構界定的「科技名詞」(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稱為「術語」,「是專業領域中科學技術概念的語言指稱,即科學技術概念在語言中的名稱」。

因此無論是文化核心詞還是學科的專業術語,都是概念的語言指稱或詞和短語的固化形式。術語雖屬語言中詞彙的組成部分,卻與一般詞彙有較大區別。即為便於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術語反映的是現代世界科學技術的通用概念,術語所指稱的概念特徵、概念關係、概念定義、概念體系、概念訂名具有國際化和超語言性的特徵。中國名詞術語規範的國家標準實際上主要是基於漢語制訂的,而漢語名詞術語審訂原則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術語規範的國際標準,絕大多數現代漢語的科學技術術語是音譯或意譯的西方語言術語。這種做法無疑可以促進不同國家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但是術語規範化在提高語言信息交換效率的同時,也會對語言多樣性的保持和語言的自主創新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語言規範和語言創新是需要平衡與協調的兩種語言發展過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標和趨勢。特別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術語來說,術語所反映的相關概念範疇與其指稱語言的關係非常密切,術語的規範制定與交流傳播也會受所屬語言的明顯制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