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囂 |
![]() |
囂,拼音xiāo,《山海經》中記載的野獸。
《山海經》載: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囂"出現在《山海經》中的"北山經"。原文是: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東流注於鴈門,其獸多居暨,其狀⑥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囂
拼音; xiāo
部首; 口
字碼; U+56BB
五筆; KKDK
總筆畫; 21 漢字信息
基本字義
『囂』 簡體字:囂
注音:ㄒㄧㄠ
部首:口 部首筆畫:3 總筆畫:21
康熙字典筆畫( 囂:21; )
倉頡:XRRMC
四角號碼:66660
基本解釋 [①][xiāo]
[《集韻》虛嬌切,平宵,曉。]
亦作"囂1"。"囂1"的繁體字。
(1)喧譁。
(2)囂張;強悍。
(3)誇耀。
(4)輕浮;輕薄。
(5)閒適貌;自得貌。參見"囂然"、"囂囂"。
(6)得意貌。參見"囂然"。
(7)虛空貌。參見"囂囂"。
(8)方言。猶薄。
(9)通"枵"。飢餓。參見"囂然"。
[②][áo]
[《集韻》牛刀切,平,疑。]
亦作"囂2"。"囂2"的繁體字。
(1)傲慢貌。參見"囂2囂"。
(2)憂愁貌;怨愁貌;怨恨貌。參見"囂2然"、"囂2囂"。
(3)讒毀貌。參見"囂2囂"。
(4)山凹之地。
(5)古地名。
(6)水名。
(7)鳥名。
(8)獸名,猴屬。
詞形變化
囂 囂xiāo
lt;;形>輕浮;輕薄 [blatant]
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三國志》
又如:囂幸(輕怠);囂了頭(薄了面子;擱不住臉) 飢餓 [hungry]
農業有廢,百姓囂然。--《三國志》
又如:囂然(飢餓的樣子) 囂張;強悍 [arrogant]
秦 惡其囂而坑儒,師吏以重抑之。--《宋訟》
又如:囂然(神態輕狂、高傲的樣子);囂威(指母親對子女兇悍暴虐的態度) 悠閒自得 [leisurely and carefree]
囂然而樂世。--《南軒記》
又如:囂人(閒人);囂囂(自得無欲的樣子)
另見{áo}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字彙》同囂。《爾雅·釋言》囂,閒也。《注》囂然閒暇貌。
又《尚書序》仲丁遷於囂。《傳》地名。
又《前漢·五行志》莫囂必敗。《注》師古曰:楚官名。《左傳·桓十六年》作敖。○按囂為囂字重文,惟《廣韻》作囂,字書皆作囂。今將《經傳》作囂者列於此,餘詳囂字注。
山海經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囂(xiāo)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古代地名
古代地名,囂,今河南鄭州西北附近,遺存有商都遺址。商代數百年多次遷都,據《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遷邢、南庚"自邢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今河南安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