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噅拼音huī,注音 ㄏㄨㄟ ,簡體部首口。[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許為切《集韻》吁為切,音麾。《玉篇》口不正也。《廣韻》口不言正。 又《廣雅》丑也。《淮南子·修務訓》啳哆噅,籧蒢戚施。 又《集韻》一曰誚謂之噅。 又驅為切,音虧。義同。
基本信息
噅的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繁體字:噅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口 噅的部首筆畫:3 總筆畫:15 筆順:豎折橫撇捺捺撇撇折折折捺捺捺捺
五筆86:KETO
五筆98:KETO
五行:木
UniCode:U+5645
四角號碼:62027
倉頡:RIKF
GBK編碼:876A
規範漢字編號:
基本解釋
●噅 huī ㄏㄨㄟˉ ◎ (口)不正:「吟詩口吻噅。」 ◎ 譏誚。
漢語字典
[①][huī] [《廣韻》許為切,平支,曉。] 亦作「噕1」。 口不正。
音韻參考
[廣 韻]:許為切,上平5支,huī,止合三平支B曉 [平水韻]:上平四支 [國 語]:h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