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禾縣是湖南省郴州市下轄縣,地處於郴州市西南部,東界桂陽縣,南鄰臨武縣,西抵永州市藍山縣、寧遠縣、北接永州市新田縣。
其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境內有九老峰、普濟寺、珠泉涌月等旅遊景點,曾獲得「全國體育先進縣」「國家級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1]
目錄
概況
嘉禾縣設11個鎮、2個鄉,下轄242個村民委員會、26個居民委員會、5個社區,土地總面積695.9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0.33%,是全市總面積的3.61%;耕地13.61公頃,年末總人口369815人,其中城鎮人口117364人,人口出生率15.31‰,自然增長率5.62‰。是全省人均耕地少、人口密度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多的縣份之一。嘉禾地形似楓葉,地貌區域明顯。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群山屹立,海拔913.7米的南嶺山尖峰嶺聳立於西部,為縣境群峰之巔。海拔448.5米的黃牛嶺山脈從南向北在縣境中部突起,成為嘉禾、行廊兩盆地的自然分界線。鍾水自縣西南入境,沿黃牛嶺西麓北瀉,將縣域切成東西兩半。黃獅江從縣東南入境,沿黃牛嶺東麓北去。地形總趨勢為東、南、西三面高,自南向北漸低,形成「兩山、兩水、兩盆地」的地貌特點,素稱「兩分耕地六分山,分半道路加村莊,其餘半分是水面」。
年平均氣溫18.2攝氏度;年均日照1338.8小時;年均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417.8毫米。
境內煤炭儲量1.435億噸,占郴州市煤炭總儲量的19.4%,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已探明的礦藏還有錳、鐵、鉛、鋅、銅、汞、耐火黏土、大理石、硅石、冰洲石等礦點75處,其中錳資源量1425萬噸、鐵資源量1968萬噸、銅礦石100萬噸。
縣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48.6公里,為全市之冠;公路通達率100%。省道S324、S215、S322線、桂嘉高等級公路穿越縣境。2005年末,全縣公路總長1038.8公里,比1989年增長18%;公路硬化594公里,占總里程的57.2%;有客貨車輛3882輛,比1989年增長2.62倍。縣境郵電事業發展迅猛。程控電話、移動通信連接城鄉各地。2005年,全縣郵政業務總量比1989年增長18倍;電信總收入比1989年增長37倍。
嘉禾土特產以「嘴甜、身辣、蒂香」聞名的嘉禾「三味辣椒」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已形成產業化經營。縣內生產的「剁辣椒」、「腐乳王」分獲第二屆、第三屆國際農博會銀獎、金獎;以「清、香、純」著稱的嘉津牌茶油飄香中南諸省;作為國家級商品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縣,瘦肉型豬暢銷港澳市場,綜合飼養技術獲國家農業部農業豐收項目獎;「神農牌」優質煙葉品牌,榮獲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頒發的「黃金葉」獎牌。
嘉禾從事鑄造、鍛造的能工巧匠,除在本縣興業外,還到廣東、廣西、江西等省區創業。廣西柳州有嘉禾人開創的「鑄造一條街」和「嘉禾鍛造街」。廣東的韶關、東莞、中山、珠海、番禺等地,嘉禾人辦有300多戶鑄造企業。嘉禾鑄造業以袁家鎮、鍛造業以塘村鎮最為發達。
嘉禾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從高舉反清義旗的天地會首領尹尚英、被孫中山譽為「湖南最熱心之革命同志」李國柱,到由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李庠、唐朝英,以及黃益善、李弼廷等先烈,再到共和國上將蕭克。改革開放以來,嘉禾籍人如唐解義、李俊華、王六秀等烈士,還有雷惠質、古華、李莎青、李瀝青、張友誼、肖建國、雷井杏等。[2]
歷史沿革
嘉禾縣,古稱「禾倉堡」;禾倉,即穀倉,是天下糧倉,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嶽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陽縣北有淇江,其陽有嘉禾縣。
相傳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後置縣,因名嘉禾。」
明屬桂陽、臨武縣地。崇禎十二年(1639)始置嘉禾縣,縣治設禾倉堡。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占領長沙、衡州,其部屬胡尚月、胡聖華、朱衣點進駐桂陽、臨武、藍山。嘉禾為劉新宇起義軍餘部占領。
清順治四年(1647)平南王尚可喜占領桂陽州,獻忠領兵轉移,嘉禾入清版圖。次年,南明永明王襲取嘉禾。順治九年,明兵敗走,嘉禾復歸清,屬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嘉禾屬桂陽直隸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銷府州建制,嘉禾直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國27年屬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湖南設10個行政督察區,改原第八區為第三區,嘉禾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嘉禾隸屬郴縣專區。
1950年11月改名郴州專區;1952年11月併入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恢復郴縣專區;1960年復名郴州專區;1979 年3月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區;1995年改名湖南省郴州市,隸屬關係不變。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羌族、塔吉克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阿昌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嘉禾縣轄8個鎮、9個鄉,總人口307657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32846、車頭鎮13026、塘村鎮22110、袁家鎮14460、行廊鎮19886、肖家鎮12072、龍潭鎮21160、石橋鎮25239、泮頭鄉10559、普滿鄉17429、田心鄉17495、坦坪鄉23387、廣發鄉29042 、蓮荷鄉11007、盤江鄉9071、鍾水鄉13838、石羔鄉15030。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3]
行政區劃
2012年,嘉禾縣下轄11鎮2鄉,242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5個社區。
珠泉鎮(2012年由城關鎮、石羔鄉、鍾水鄉、蓮荷鄉合併) 轄:晉屏、丙穴、禾倉、東塔、豐禾、新朝、鍾水、南嶺林場、石羔、蓮荷10個居委會;珠水、含田、沙嶺、蕎麥塘、水沖、新麻地、沙仁、羅家、楊梅、西車、茂林、白石塘、大路、坦塘、馬托、湘溪、上泥、爻山、星羅、文家、背里塘、大平嶺、石羔、雷公井、麻池塘、劉家、南嶺、甫口、下車、上洞、石丘、石燕、蓮荷、平世、樓胡、大田嶺、小鳳、松家、水溪、富陽40個村委會。
車頭鎮轄:橋東、橋西2個居委會;烏田、龍泉、橫洞、荊林、蔭溪、油涵、井洞、平田、石田、新木、車頭11個村委會。
塘村鎮轄:鎮西、鎮北、鎮南、鎮東、鎮中5個居委會;清水、三村、四村、塘村、尹郭、山下、烏托、東溪、西溪、英花、增加、鄧林、塘水、曲龍、團結、籌背、候家17個村委會。
袁家鎮轄:袁家、袁家煤礦、泮頭、鐵爐下4個居委會;西河、張家、小元沖、袁家、上洞莊、桐井、行村、大興、田崗頭、灣村、蓮塘、東溪、大嶺、籌下、小街田、麻沖、渣林、水尾、禾汾、泮頭、草塘、躍進、烏塘、雙羅24個村委會。
行廊鎮轄:行廊茶場、行廊機關、浦溪3個居委會;行廊、行市、長圳、鄺家、沙坪、高宅、門頭、候寨、白竹園、五白洞、禾木嶺、定里、新屋場、洞水塘、水沖嶺、小湖16個村委會。
肖家鎮轄:肖家、羅卜安2個居委會;肖家、樂塘、雙珠、喬田、滑樂、新墜、坌頭、山口風、山垛、白茅10個村委會。
龍潭鎮轄:龍潭居委會;社塘、大方元、衝下嶺、木嶺、羊司馬、廊里、龍潭、扶塘、山口、雙蓮、金塘、上宅、霞塘、羅家塘、杉樹下、石坡頭、大泉、王陽甫、梓木、馬家坪20個村委會。
石橋鎮轄:石橋居、焦沖元礦2個居委會;楓梓溪、石塘、橋頭、南岸、醒獅、石仙、周家、木牛、歧峰、石古元、神渡、上坪、島石、漢石、白珠、石市、秀庭、泮橋、村尾、仙江、山坡、石門22個村委會。
田心鎮轄:田心居委會;田心、山田、瑤沖、滿堂、三元、白子洞、秀灣、玉洞、凌雲、東岸、大屋地、黃甲、五百地、栗木鳳14個村委會。
坦坪鎮轄:坦坪、園藝場2個居委會;坦坪、秀溪、西車、沈溪、潭灣、背里亭、雷村、羅村、皇峰、山塘、峰塘、新謝、老謝、"坳頭、南元、石富沖、托山、汪洋塘、長溪19個村委會.
廣發鎮轄:廣發、種豬場2個居委會;廣發、大村、圳頭、西溪、平峰、忠良、新元方、陶嶺、楚江、黃家嶺、雙溪、青山、瑞溪、白覺、樂仁坊、烏泥塘、馬豐、水頭嶺、新儒豐、鄒山、歐家塘、大塘、蘭白塘、老儒豐、雲里23個村委會。(雲里村委會2012年由盤江鄉劃入)
盤江鄉轄:盤江居委會;泉鳳、李家、鄧家、龍里、井塘、朱木山、帥家、平田嶺、關沖、廣塘、長田尾、宅侯12個村委會。
普滿鄉轄:普滿、調塘電站2個居委會;普滿、雷家、曾家、板山、車業、桃元坪、石角塘、太平、向陽、大元山、下莊、路下坪、下午坪、茶塢、旨貝、板貝16個村委會。
嘉禾縣在2015年12月鄉級區劃調整前,下轄8鎮5鄉共計13個鄉鎮。2015年12月,將其中5個鄉鎮進行調整,撤併為4鄉鎮;調整後全縣共有珠泉、塘村、袁家、龍潭、行廊、石橋、坦坪、廣發、晉屏9個鎮,普滿1個鄉,面積699平方公里,人口42萬,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份之一。[4]
人口
2019年年末,全縣總人口43.7萬人,常住人口33.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45萬人,鄉村人口16.36萬人,城鎮化率51.61%,比上年末提高 0.81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9‰。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12年末,嘉禾縣已探明礦產18種,包括非金屬礦產資源9種,金屬礦產6種,能源礦產3種。發現各類礦產地78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19處,礦點56處。煤炭儲量1.26億噸,可採煤層的平均厚度為3.91米,均為優質煤,以無煙煤為主。主要分布在袁家礦區。石灰岩儲量45億噸,白雲岩儲量2.5億噸。
水資源
截止2012年末,嘉禾縣擁有地下水資源量1.3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0.67 億立方米。地下水埋藏較淺,一般在5-10米間,且水量豐富。
嘉禾以下能通機帆船,幹流上建有源潭、飛仙、歐陽海、余田等水庫及親仁河壩等水利工程。大小支流30多條。
生物資源
截止2012年末,嘉禾縣境內有野生動物159種,其中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錦雞、小靈貓、虎文蛙、白鷳4種,有野生種子植物741種。[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嘉禾縣地處東經112度14分3秒~112度35分26秒,北緯25度26分12秒~25度47分29秒。東西最寬35.7公里,南北最長39.3公里,縣域面積為699.1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積的0.33%,是省內面積最小的縣份之一。
氣候
嘉禾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1961-2010年平均氣溫18.3℃,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6.5℃(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8℃,極端最高氣溫40.3℃(1963年9月3日)。1951-2011年最低月平均氣溫0.2℃(1977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36.7℃(200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2.3℃,最大日較差23.3℃(1987年3月8日)。無霜期年平均296天,最長達360天,最短為224天。1981-2010年年平均日照時數1443.2小時,0℃以上持續期360.3天。198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1408.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5天,最多達208天(1970年),最少為139天(1995年、2009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063.4毫米(200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966.8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8月,5月最多。冰凍一次連續最長日數為15天,出現在2008年1月21日至2月4日。
水文
嘉禾縣內河道屬湘江流域,流域面積669.38平方千米,占100%。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鍾水河1條,境內總長46.9千米;二級河大成河、黃獅江、石燕河等13條;三級河8條;四級河4條。河流總長度282.2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鍾水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車頭鎮、珠泉鎮、田心鄉、坦坪鄉、石橋鎮,長46.9千米,流域面積407.4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537.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百泉溪、黃獅江、石燕河、大成河、陶家河等。
地形地貌
嘉禾地形似楓葉,地貌區域明顯。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群山屹立,海拔913.7米的南嶺山尖峰嶺聳立於西部,為縣境群峰之巔。海拔448.5米的黃牛嶺山脈從南向北在縣境中部突起,成為嘉禾、行廊兩盆地的自然分界線。鍾水自縣西南入境,沿黃牛嶺西麓北瀉,將縣域切成東西兩半。黃獅江從縣東南入境,沿黃牛嶺東麓北去。地形總趨勢為東、南、西三面高,自南向北漸低,形成「兩山、兩水、兩盆地」的地貌特點,素稱「兩分耕地六分山,分半道路加村莊,其餘半分是水面」。
境內多丘陵山地,黃牛嶺山脈和南嶺山、鍾水和黃獅江構成縣境「兩山兩水兩盆地」的地貌特點。嘉禾資源充足,物產豐富,潛力巨大。境內礦產以煤、鈾為主,還有石灰岩、鐵、錳、鉛、鋅、銅、汞、大理石等礦床多達上百處。嘉禾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旅遊景觀有以泉見長,喀斯特地貌構景的自然景觀,有珠泉涌月、仙人擺渡、丙穴仙洞、晉屏晚翠、石燕騰空、舜源浩蔭、牛欄溶洞等;保存有燦爛而悠久珍貴的人文景觀:桐梁潛渡、普濟疏鍾、普渡橋、鳳憲牌坊、摩岩石雕、鰲峰東塔、黃甲吊橋等;另有融湖光山色、集灌溉、發電、養殖、旅遊一體的水體景觀:觀音山水庫、千家洞水庫、盤江水庫、泮頭水庫、嘉禾飛來湖等。
嘉禾旅遊資源前程似錦,大有可為。鍾水是舂陵水的上游。湘江中游較大支流之一。源於藍山縣都龐嶺。流經藍山、嘉禾、新田、桂陽、耒陽、常寧等縣市,于衡南縣茭河口入湘江。長223公里,寬120~140米。流域面積662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0.76‰。嘉禾以下能通機帆船,幹流上建有源潭、飛仙、歐陽海、余田等水庫及親仁河壩等水利工程。大小支流30多條。主要有:俊水,又名毛俊水,東源出於臨武縣平溪洞北,西源出於藍山縣南部葫蘆嶺,於藍山縣火市鄉兩河口會舜水入舂陵水,長50公里,流域面積48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3.4立方米/秒,河床比降8.46‰;新田河,又名茭源河,源出新田縣驥村鎮林坑坳,於馬鞍坪入舂陵水,長70公里,流域面積166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8.5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1.87‰。
黃獅江,又名無義河,源出臨武縣香花嶺西北麓,流經臨武、嘉禾、桂陽三縣,於桂陽縣浩塘鄉古宅村人舂陵水,長59公里,流域面積58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4.77‰。
嘉禾縣地處湘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資源充足,雨量豐沛,年均溫18℃,1月均溫6.4℃,7月均溫28.9℃。年降水量1416毫米,無霜期294天。
全縣森林覆蓋率為39.94%,木材積蓄量12萬立方米。全縣有中小型水庫66座,星羅棋布的大小塘堰8906口。主要礦產資源有煤和石灰石,其蘊藏量分別達1.45億噸、45億噸。[6]
交通運輸
2019年全年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共346459萬噸公里,客運量117萬人,貨運量1501萬噸,客運周轉量7759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345683萬噸公里。
嘉禾位於郴州市西南部,面積699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最小的縣。
該縣西北方、西方、西南方分別與永州市的新田縣、寧遠縣、藍山縣接壤,東北方、東方與桂陽縣接壤,東南方與臨武縣接壤。該縣交通發達,信息便捷。夏蓉高速橫貫東西,京珠高速複線岳臨高速縱穿南北,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均朝發夕至。
嘉禾縣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為148.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之冠。境內郴嘉鐵路與京廣線接軌,穿過本縣境內,省道1806線橫貫東西,1803線縱穿南北,資郴桂高等級公路延伸嘉禾,通向永州,與永(州)、連(州)高等級公路相接。是京珠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107、207國道的重要聯絡線。
建設中的郴州機場位於與嘉禾縣緊鄰的北湖區境內,建成後將有助於改善嘉禾縣的對外交通環境。[7]
經濟
綜合
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41.1億元,按可比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56.3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64.8億元,增長9.5%。
第一產業
2019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1.34千公頃,下降3.08%;糧食產量123585噸。油菜種植面積2.7千公頃;產量4023噸。蔬菜種植面積5.89千公頃;產量178452噸。烤煙種植面積 2.51千公頃,產量7426噸。出欄生豬52.02萬頭;出欄牛0.6萬頭;出欄羊2.27萬頭;出籠家禽180.28萬羽;水產品產量2556噸。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92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16.06億元,增長5.5%;林業2.57億元,增長8.8%;牧業16.42億元,下降0.4%;漁業0.39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1.48億元,增長11.3%。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59.7%,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100%,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7.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增長6.2%;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下降59.7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1.8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中,鑄鐵件147.6萬噸,鑄造機械4.84萬台,十種有色金屬1.23萬噸,發電量1.29億千瓦時。
建築業
2019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38588萬元,比上年增長7.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46萬平方米,下降11.8 %;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8.93萬平方米,增長6.8%。[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非國有投資增長15.1%;國有投資增長5.6%。按產業分,一產業下降86.3%,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4.9 %、增長7.3%。按投資方向分,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2.4%,民生投資增長101.8 %,生態環保投資下降4.8%,工業投資增長6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7.3%。按項目分,全縣5000萬元以上項目95個,完成投資增長15.5%,占全部項目投資的比重為94%;5000萬元以下項目54個,完成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
2019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79067萬元,比上年增長33.9 %。其中,住宅投資70226萬元,增長34.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676萬元,增長127.7%。商品房銷售面積35.3萬平方米,增長5.5%。商品房銷售額138193萬元,增長 29.7%。
國內貿易
201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在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按行業分,批發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住宿業營業額、餐飲業營業額分別為7.5億元、16.8億元、1.2億元和1.5億元,分別增長8.6%、22.1%、15.1%和10.7%;按經營地分,城鎮和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21.6億元和5.5億元,分別增長18%和13.6%。
對外經濟和旅遊
2019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28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4.6%。實際利用外資9832萬美元,增長10.4%;實際到位內資54.0億元,增長18.9%。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256.68萬人次,增長16.7%。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9.64億元,增長13.7%。
財政、金融與保險
2019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394萬元,比上年增長4.6%。地方財政收入74862萬元,增長5.9%。其中,稅收收入92731萬元,增長7.3 %,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0.4%;非稅收入22663 萬元,下降5.1%。上劃中央所得稅31838萬元,增長6.1%;上劃省級收入8694萬元,下降9.6%。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8096萬元,增長1.6 %。
2019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29億元,同比增長4.34%。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62.2億元,同比增長15.7%。全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
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各類保險保費收入4.4億元,比上年增長 4.1%。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1億元,增長3.5%;財產險保費收入1.2億元,增長15.9%。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1億元,增長7.9 %。其中,壽險給付0.6億元,下降28.3%;財產險賠款0.6億元,增長17.0 %。[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9年全縣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246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764人,初中在校生 18180人,小學在校生3302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1130人,特殊學校在校人數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科技
2019年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221件,比上年增長5.2%;專利授權授權146件。
文化
2019年年末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 個,鄉鎮文化站10個,公共圖書館1 個。全縣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1座。
衛生
2019年全縣有衛生機構345個,其中醫院1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 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1個,村衛生室27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1887張,衛生技術人員204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76人,註冊護士1008人。全縣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49個,常住人口簽約率達35.38%,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5.85%,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簽約率達100%。
體育
2019年年末共有體育場地1283個,其中體育館1座,游泳池2個,各種訓練房45個。[9]
資源環境
2019年全年批准項目建設用地72.9公頃,建設占用耕地21.3公頃,建設占用農用地60.6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7萬公頃。
2019年全縣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 0.4769萬噸、 0.3257萬噸、0.0629萬噸和 0.118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0 %。全年義務植樹種植80萬株,完成1.93萬畝的生態廊道封山育林和5000畝生態廊道森林撫育工作,造林綠化2.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6.84%。縣城區優良以上天數達350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5.8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監測斷面功能區達標率 100%。[3]
安全生產
2019年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起,比上年下降33.3%;死亡6人,死亡人數上升 1倍。[3]
人民生活
2019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3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3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8元,增長8.6%。全縣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83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667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6平方米。[3]
社會保障
2019年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28911人;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264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610人,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 203998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80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2948人。[3]
就業
2019年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4588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681人,舉辦33場招聘會,新增創業主體1947戶,帶動城鄉就業人數316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以內。
郵電
2019年全縣郵電業務總量14.3億元,比上年增長93.2%,其中郵政0.4億元,增長13.7%;電信3.4億元、增長94.8%;移動6.4億元、增長135.4%;聯通4.5億元,增長52.8%。
旅遊景區
地方風貌
國家級衛生縣城
2000年2月,嘉禾縣在全省率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以來,歷屆嘉禾縣委、縣政府堅持把鞏固提高「國衛」創建成果、提升縣城品位作為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和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國家衛生縣城鞏固提高工作向深層次發展。
嘉禾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國家衛生縣城」鞏固提高工作,不斷提升縣城品位,把鞏固「國家衛生縣城」當作一項長效機制來抓,並在2008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一方面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並完善了各項工作機制,以嚴格措施促進工作落實;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縣城道路交通設施,完善和更新環衛設施設備,推進縣城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設,改善城區供水設施,大力開展城區河道整治,近幾年先後投入資金達2.1億元,不斷夯實了國家衛生縣城鞏固提高工作基礎。同時,採取依法依規與以人為本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切實加強縣城管理,大力整治縣城秩序,全方位開展市民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營造了「愛我縣城,美化家園」的良好氛圍,形成了「衛生文明縣城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
2009年7月1日至7月3日,以省衛生廳副廳長林安弟、省愛衛辦副主任鄭卿帶領的省複查驗收專家組一行8人來我縣開展「國家衛生縣城」複查工作。通過實地走訪調查,認真聽取匯報,觀看匯報專題片,一致認為我縣基本達到了「國衛」復檢標準,並准予嘉禾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檢驗收。
自2007年開展「國家衛生縣城」複查工作後,嘉禾縣再一次通過了「國家衛生縣城」驗收,堅決捍衛了「國家衛生縣城」的榮譽。
鑄造業是嘉禾縣傳統的優勢產業,鑄造業在嘉禾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歷經社會的變遷和市場的洗禮,伴隨着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日益崛起,在歷屆嘉禾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嘉禾的鑄造業呈現出越做越大、越來越強的迅猛發展勢頭。當前,嘉禾全縣境內共有大小鑄造企業220餘家,年產鑄件產品60餘萬噸,年納稅4000萬元以上並且年年保持着25%的遞增幅度。在嘉禾,從事鑄造業生產和加工的勞動力人員就高達8000餘人,鑄造業已經成為嘉禾西那農村剩餘勞動力最大的蓄水池。2005年,以嘉禾鑄造為品牌的「鑄造湘軍」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勞務品牌之一。
嘉禾鑄造業發展和壯大的歷程艱辛曲折。傳統的半工半農家庭手工式作坊規模小、效率低,產品也僅為一些日常生產生活用品。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嘉禾鑄造業的技藝有長足的進步,鑄造廠也由原來的家庭作坊式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化方向前進,雄建機床、兄合鑄造、雷氏鑄造、宏德鑄造、重型機械等企業紛紛崛起。
嘉禾鑄造企業生產的產品豐富,大的重達數噸,小的只有幾十克,鑄件也從單一的鐵鑄件拓展到銅、鋁、鋼、球墨等深層次領域,產品包含市政工程鑄件、壓力機配件、木工機械配件、機電配件、建築機械配件、玻璃機械配件、車床配件、汽車、輪船配件等八大系列,數百個品種,占領了廣東、廣西、上海等國內重要市場,由嘉禾鑄造企業生產的鑄件產品,占珠三角地區鑄件市場70%以上的份額,部分產品打入了香港、歐、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2008年2月,嘉禾縣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鑄造產業基地」稱號;2009年9月,嘉禾縣又被中國鑄造協會確定為「中國鑄造產業集群試點縣」稱號。
園林縣城
2009年3月20日,從嘉禾縣愛衛辦傳來了好消息,經過省級園林縣城專 家組認真考核和實地視察後,嘉禾縣城的絕大部分條件和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了湖南省園林縣城標準要求,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授予為 「湖南省園林縣城」的榮譽稱號並授牌於以嘉獎。嘉禾也因此成為郴州市第一家省級園林縣城。嘉禾縣在全省率先創建「國家衛生縣城」之後,為全面推進縣城園林綠化工作、提高縣城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市民生產生活條件,2001年5月,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關於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的決定》,把縣城綠化作為加強生態建設、改善人居和投資環境的重點來抓,把創建「省級園林式縣城」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考核內容,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工作責任制。該縣以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激發廣大居民愛綠、護綠、建綠的積極性,積極參加「門前六包」、「三清一化」、「衛生活動日」等活動,以主人翁姿態投身創建園林縣城活動。該縣還邀請園林綠化專家指導工作,出台了縣城園林綠化措施和整體規劃,為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嘉禾縣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辦法,破解資金瓶頸難題。在不追加財政投入、不向單位集資、不增加群眾負擔的情況下,累計籌集資金2.3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和綠化建設。先後實施了丙穴公園、東塔公園、人民廣場、嘉禾廣場、體育廣場、普濟寺及10個園林小景點的建設改造,種植行道樹7200餘株,對城區道路進行了「五化」改造;縣城6條主要道路全面改造為環保型瀝青路面,主要街道做到了一路一燈一型。城園林綠地面積174.42萬平方米,綠地率33.41%;綠地覆蓋總面積187.1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5.24%;縣城公園綠地面積52.7萬平方,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86平方米,體現了嘉禾「青山秀水、城依水濱、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地域特色。
美食縣城
在2008年7月28至31日召開的首屆湖南省國際湘菜文化高峰論壇暨湖南美食文化展上,嘉禾縣與衡陽市衡東縣、紹陽市武岡縣等其他9個縣、市區一道,被省文化廳、衛生廳、工商局、質監局、旅遊局和湘菜文化研究所等60家單位聯合授予「湖南湘菜十大產業縣」匾牌,嘉禾縣也因此成為郴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嘉禾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有着「全國吃在廣州,湖南吃在嘉禾」的美譽。子姜血鴨、血灌腸、油炸肉、水煮肉、全豬宴,一大批經典嘉禾菜享譽省內外。到2007年底,嘉禾縣擁有各類餐館400餘家,年接待客人10萬餘人次,實現產值2.6億元,餐飲業已成為該縣第七大經濟產業。
注重對傳統飲食文化的挖掘、包裝和提升。同時,組建了餐飲業協會,每年舉辦廚藝比武,增進了縣內各餐廳和酒店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該縣鼓勵天禧大酒店、穗都大酒店、生源大酒店、盤江碧水山莊等餐飲龍頭企業開發推出嘉禾土菜,由縣政府出面幫助聯繫貸款支持,並對貸款進行貼息,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每年對餐飲人員進行定期培訓。
此外,嘉禾縣還制定了《嘉禾土菜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實施以嘉禾為基地、郴州為重點、湖南為依託、全國為目標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嘉禾飲食文化品牌,引導餐飲行業向生態化、旅遊化的方向發展,走農家樂、休閒度假村立體化發展的路子。經過多年來的宣傳和包裝,如今嘉禾的「湘嘉魚」、「三味辣椒」、「倒缸酒」已在省內外初具品牌效應。2005年,「子姜血鴨」、「血灌腸」、「紅燒狗肉」、「水煮肉」、「全豬宴」等7道菜被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在《走遍中國》欄目中作了重點推介。按照規劃,到2016年,該縣的餐飲業產值將達到10億元,成為推動該縣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嘉禾縣有關領導表示,將以「湖南十大湘菜產業縣」冠名為契機,大力宣傳推介嘉禾的餐飲業,着力在政策、資金、人力、物力上重點傾斜,逐步做大做強嘉禾美食產業,使嘉禾的餐飲業儘快成為湘菜的重點菜種,讓嘉禾的美食文化這張名片在湖南、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閃閃發光!
民歌之鄉
天降嘉禾,神農教耕。嘉禾民歌是勤勞、善良、勇敢的嘉禾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嘉禾民歌素有「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嫁歌」,「北有桑植,南有嘉禾」之稱。
嘉禾民歌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伴嫁歌;有曲調清新明快,高亢激昂的情歌、勞動歌、生活歌、兒歌;有抑惡揚善、鼓舞革命鬥志的時政歌,歷史傳說歌;有風趣幽默、熱情歡快的小調,花燈調;有熱烈喜慶、深沉哀怨的喜慶曲牌,儀式歌等等。現已搜集整理的民歌,民謠2369首,但最具特色的是嘉禾伴嫁歌。嘉禾伴嫁歌是女伴陪出嫁姑娘以歌表情的一種惜別活動,它最突出的是圍繞新娘出嫁,傾瀉出她們的離情別緒,其中又以表現她們對封建婚姻制度,倫理道德的怨恨,憤怒與抗爭為主。嘉禾民歌中的伴嫁歌不僅歷史悠久,數量多,個性風格獨特,而且,還蘊藏着深刻的歷史內涵,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
據不完全統計,嘉禾伴嫁歌至今仍在口耳相傳的歌曲大約有 1300多首,占已搜集整理民歌、民謠總數的近60%。伴嫁歌是漢民族民歌,她非常完整,是集詩、歌、舞、劇於一的綜合體,是嘉禾婦女為首創造的以反映婦女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的家和民革珍品。1993年,嘉禾縣被湖南省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歌之鄉」。如今,嘉禾民歌已經成為了展示嘉禾獨特的地域文化中一張不可或缺的名片。
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是全省推進科學跨越、富民強省的主要目標,也是嘉禾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現實選擇。「拆遷事件」後的嘉禾,縣委、縣政府更加自覺、更加堅定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民生為先謀發展,在2010年2月6日的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陳榮偉在充分分析和把握縣情、社情、民情的基礎上,果斷提出決定把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作為嘉禾科學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加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探索具有湘南特點、體現嘉禾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子。[10]
風土人情
祝壽風俗
嘉禾人慶壽一般不在生日,而在春節舉行。父母虛齡滿60歲時,子女要為父母慶壽,以後每10年慶壽1次。 60壽慶,稱花甲初慶。70、80壽慶分別稱七旬、八旬大慶,也稱七秩、八秩榮慶。如父母或祖父母同齡,稱雙壽。親友前來祝壽,賀禮一般不送銀錢,而是送壽幛、壽聯或壽酒、糕點、乾果、水果等。考究的則送壽盒,壽盒中盛饅頭、糕點、壽麵、壽燭、壽桃等,稱為壽盤。壽盤數一般要成雙,以求吉祥。現時興送蛋糕。
慶壽時講究擺壽堂,壽堂陳設一般是中懸壽星圖或松柏圖,中堂兩旁掛壽聯,聯句有的是自撰自書,有的向裱畫店(或書畫店)定購。大多選用現成的祝頌詞語。壽堂前設一供桌,上面點燃壽燭。兩側懸掛綢幛。中間的綢幛上貼用金紙剪成的「壽」字或「壽比南山」等詞語。慶壽時擺壽筵。有一道點心是用米粉或麵粉做成的壽桃。不吃米飯,而是吃麵,稱為「長壽麵」。如 果父母未及壽誕或虛齡不滿60歲而亡故,有錢人家常在父母的誕辰日做冥壽,以後每10年舉行1次。
婚嫁風俗
過去,嘉禾山村村姑出嫁,看得最重的是出嫁鞋。誰家的姑娘出嫁鞋做得多,做得好,就受到大家的稱讚。姑娘小伙子訂婚了,婚期將近,姑娘就忙着做出嫁鞋。姑娘初做出嫁鞋害羞,做鞋躲着人。躲在閣樓上,一邊做鞋一邊唱情歌:「情哥家住陡石壁,山高路遠兩分開。翻山越嶺來看妹,草坡走出大路來。我為情哥做雙鞋,針兒細,線兒長,線線連在郎身上。」那幸福的情景寫在眉梢,寫在臉上。後來風俗變了,不僅為新郎做,郎家父母兄弟姐妹都要做,甚至連侄兒女也做。出嫁鞋多了,一人做不了,於是請來了幫工。女伴們來了,大家團團圍坐在一起,三個女人當面鑼,你一句她一句,話與線兒長。不用說,戲謔的對象自然是出嫁娘。新娘嗔怪這個,「罵」着那個,可心裡比喝了山蜜還甜。那氣氛不知有多歡快,朗朗的笑聲瀰漫了一屋,瀰漫了整個農家山寨。
這個風俗不知始於何年。傳說以前有一對聰明勤勞的青年男女相愛了,婚期那天,突然要征丁御邊,要抓新郎。這一下急壞了新娘子,新娘馬上從箱子裡拿出一雙新鞋,給新郎穿上。新郎從後門逃走了,逃呀逃,被前面一條河攔住,後面追趕的人又將近,怎麼辦?突然,奇蹟出現了,新郎一雙新鞋騰空而起,小伙子縱身一跳,躍過了好幾仗寬的河流。大家都說是這雙鞋救了新郎的命。就這樣,風俗傳開了,姑娘出嫁一定要做雙頂好的鞋子給新郎穿,說穿上這雙鞋就剛強勇武,還能驅鬼祛邪。如今,現代文明新風早已出進了農家山寨,花上幾個錢買雙鞋既經濟又美觀,但不少高山人家姑娘仍做雙出嫁鞋,大家說這可是個吉祥物,不能丟!
元宵風俗
在嘉禾農村,每逢元宵節,人們有舞草龍和耍蘿蔔燈的習俗。草龍,又稱禾草龍,是用禾草編織而成;蘿蔔龍燈,就是將大蘿蔔貼上色紙,並插上幾根點燃的線香的龍燈。
關於舞草龍和耍蘿蔔燈的起源,民間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丙穴附近住着一位老人,他心地善良,好行善事。自從神農在丙穴教民耕種後,禾穀成了人類的主要糧食,人們結束了光吃獸肉、野果的生活。從此,老人不僅自己不再去打獵了,還常常勸說別人把捕獲的野生動物放生。有一次,他上藍嶺山砍柴,遇見一個獵人抱着一隻幼獐下山,後面跟來一隻母獐。母獐不停地哀叫,那叫聲好悲哀啊。老人禁不住生了憐憫之心,便把幼獐買下,放回了山上。又有一次,鄰村有個人看見兩條蛇正在交配,那人捉住其中一條。老人聽說後,馬上找到那人,把蛇買下放生。他說,要是讓那兩條蛇夫妻分離多麼可憐啊!
過了幾年,丙穴一帶連續兩年發生大旱,禾穀歉收,青黃不接,人們不得不上山挖野菜充飢。有一天,老人在藍嶺山挖野菜時,忽然聽見背後有人叫了一聲「恩人」!老人四處張望,可是,看來看去,除了見到一隻獐,四周什麼人影也沒有。「難道是這隻獐會說人話麼?」老人心裡嘀咕着。這時,只見那獐嘴巴一張一合,說:「恩人,我是你當年救下的那隻獐啊。」老人定睛一看,喲!這隻獐頭頂上有一撮白毛,正是自己幾年前救下的那隻幼獐。如今它長大了,幾乎認不出來了。老人三步並兩步走了過去,抱着那隻獐摸了又摸,親了又親。獐舔舔老人的手和臉,告訴老人,如今它已修煉成精。它見老人上山挖野菜,知道他無米下鍋,便在山上造了一個滴米岩,讓他每天到那兒裝一升米回去,以後就不用挖野菜吃了。獐帶着老人來到一個十分隱秘的地方,找到了滴米岩。
有了滴米岩,老人又能餐餐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了。過了十多天,同村的一個地痞見老人天天到山上裝米,便偷偷地跟在他後面上了山。可是,當地痞學着老人的樣子,先在滴米岩上敲三下,然後滿心歡喜地拿着袋子去裝米時,滴「米」岩卻成了滴「水」岩。地痞氣得七竅冒煙,馬上回家去拿來錘子,把滴米岩打掉了。
失掉了滴米岩,老人又要忍飢挨餓了。看見田野里禾苗一片枯黃,老人好傷心啊!每逢初一和十五,老人總是忘不了燒上幾柱香,祈求老天爺下雨。轉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老人正在家中祈禱,突然天空烏雲滾滾,電閃雷鳴。霎時,半空飛下一條頭像滾圓的蘿蔔、渾身長着長毛的龍。龍飛到老人家門口時,向老人頻頻磕頭,尾巴搖搖擺擺。緊接着,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久旱逢甘雨,人們欣喜若狂。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家戶戶谷滿倉,豬狗牛羊圈滿欄。後來,大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都說雨是龍帶來的,龍給人們帶來了好運,那龍就是老人當年救下的那條蛇變成的。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十里八鄉傳開了。從那以後,每逢元宵節,這一帶便出現了舞草龍和耍蘿蔔燈的娛樂活動。
人們把舞草龍和耍蘿蔔燈當作好兆頭。元宵節草龍、蘿蔔龍燈光臨的人家,主人便放鞭炮歡迎,燒線香祈禱。據說,蘿蔔龍燈光臨過的人家,新年定會五穀豐登;草龍磕過頭的人家,新年必然六畜興旺。[11]
名人
蕭克(1907-2008):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1907年7月14日生於湖南省嘉禾縣泮頭鄉小街田村。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2008年10月24日12時51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李雲傑(1889-1936):國民黨第二十七軍上將軍長。湖南省嘉禾縣人,1889年生於嘉禾縣城一貧民家庭。少年時由叔父李國柱接濟讀完私塾,後人長沙明德中學學習,又就讀於長沙陸軍小學、武漢軍官預備學校,再入河北保定軍官學校,習工兵科。1911年,湘軍建立長沙陸軍講武堂,他以保定生資格任講武堂隊長、工兵連長。1917年,南北軍閥在湖南混戰,任李抱冰部警備四營營長,駐郴州一帶。1922年任十四團工兵營營長、唐生智部湘軍四師工兵營營長。北伐軍入湘,唐生智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他升為三師十六團團長。北伐軍入鄂,他率部與吳佩孚部戰於汀泗橋,又與孫傳芳戰於蘄水、廣濟,戰績顯著。他升任九旅旅長、三師師長。1928年,他投靠蔣介石,任獨立旅旅長、暫編二十一師師長,轄4團人馬,參加「圍剿」中央蘇區。1931年夏,被蔣介石委任為第二十七軍上將軍長,而實際上只有一師兵力。他大肆招兵買馬,培植親信,吸收大批嘉禾子弟入伍,3個團長李紫卿、李必蕃、李岳霖均為嘉禾人,故有「李家軍」之稱。時人擬對聯戲曰:「一成薪二成薪三成薪,薪薪薪不必上峰規定;軍長李師長李旅長李,李李李俱是嘉禾同宗。」1931年,先後在廣昌、黎川、南城、南豐等地進攻紅軍,傷亡甚巨,所屬李必蕃團在進攻萬壽游擊隊時被紅軍殲滅兩個營,元氣大傷。1933年,蔣介石委任他為贛江防守總司令。次年,中央紅軍長征,他在第四道封鎖線堵截紅軍,尾追紅軍至貴州省黔西。蔣介石授予他中將軍銜,並委任為駐黔第三綏靖區指揮官。1936年1月在貴州省立營陽醫院病死,終年46歲。
李必蕃(1891-1938):1891年生,字子祺,湖南嘉禾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歷任湘軍排、連、營、團、旅長、副師長等職,參加北伐。193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直屬第二十三師師長。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轉戰津浦、平漢、隴海各線。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在魯西鄆城一線布防,率眾奮勇殺敵。5月14日因重傷犧牲,後追贈為陸軍中將。
李弼廷(1901-1936):湖南嘉禾縣人,1901年生。湖南省立三師第22班學生。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湖南學聯骨幹成員,衡陽地方團委執行委員。1925年冬去蘇聯學習,接着去法國里昂大學學習。1930年歸國後先後任中共湘南特委組織部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兼紅軍大學講師,參加紅軍長征。1936年1月在陝北暇縣犧牲。
李國柱(1879-1949):孫中山總統府參軍,民國初年將領。湖南省嘉禾縣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學日本,就讀東京弘文專科學校。先後與黃興、孫中山結識,積極參加同盟會的組建工作,並為實踐同盟會的綱領而四處奔忙,成為同盟會早期的骨幹成員。因參加革命,其家慘遭摧殘,祖先之墓被毀,房屋被拆,親戚同族皆受株連。孫中山稱其為「毀家革命」是「湖南最熱心之革命同志」。1949年12月31日在嘉禾縣病逝,終年70歲。[4]
黃益善(1899-1935):曾用名黃一善、王一善。湖南嘉禾人。1922年參加革命工作。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嘉禾從事農民運動,任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書記。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任紅4軍連黨代表、營黨代表、支隊黨代表,中共紅4軍前委委員、前委秘書長。參加了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的游擊戰爭。1930年後,任紅12軍第34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福建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時,留在閩西地區堅持鬥爭。1935年5月在福建長汀作戰中犧牲。
李韶九(1904-1935):又名李柏成,湖南省嘉禾縣北街人,原紅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肅反委員會主任、政治保衛處處長。1930年震驚黨內外、軍內外的「富田事變」的引發者。1935年犧牲,1949年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古華(1942-):原名羅鴻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畢業於湖南郴州地區農校果蔬專業。歷任郴州地區農科所職工,郴州地區歌舞劇團創作員,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第五期學員,湖南省作協理事。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山川呼嘯》,短篇小說集《莽川歌》,中篇小說《水酒灣紀事》、《仰天湖傳奇》、《森林仙子》,短篇小說、散文、歌詞《杏妹》、《甜鬍子》、《梨園巡邏兵》、《果山風雨》、《紅松谷》、《豐收路上》、《白蓮江來信》、《快樂菩薩》、《給你一朵玉蘭花》、《金葉白蘭》、《種春人的歌》、《蘇仙岑和三絕碑》、《玉樹香甜蘊深情》等50餘篇。長篇小說《芙蓉鎮》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爬滿春藤的木屋》獲1982年全國短篇小說獎。[12]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0日,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2017-2018年度中國最佳管理實踐智慧城鎮25強名單,嘉禾在列。
相關視頻
【嘉禾旺港】大美郭公坪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