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嗜酸性肉芽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嗜酸性肉芽腫也稱過敏性、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是一種少見的風濕性疾病。該病病因不明,發病可能與病人體液和細胞免疫障礙有關[1]

[]

臨床表現

嗜酸性肉芽腫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血沉升高。

嗜酸性肉芽腫病灶的放射線表現無特殊性,不同的部位,表現不同。顱骨的病損表現為內外顱骨板層不規則的鋒利的破壞,形成「斜邊緣」,(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損邊界多模糊。脊椎缺損多發生於椎體。發生在長骨,則多位於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病損可以造成骨內、骨膜的反應。CT掃描及MRI對於明確病變髓腔內的範圍及對皮質骨的破壞程度有價值。影像學診斷需與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轉移瘤和化膿性骨炎鑑別。

大體組織檢查、嗜酸性肉芽腫是軟的、肉芽狀、膠質狀的組織。顏色灰紅、褐色或者褚黃色。

顯微鏡下觀,嗜酸性肉芽腫內大量郎罕氏細胞。這些郎罕氏細胞來源於單核細胞和髓腔內的樹突狀細胞。電鏡下,這些細胞與郎罕氏細胞一樣都含有漿內的顆粒狀小體,Birbeck’s顆粒。鏡下尚可見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多核砼性細胞、嗜酸性細胞和巨細胞。早期的病灶內富含郎罕氏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晚期病損內細胞數量減少,纖維組織增多。嗜酯性肉芽腫產生的原因多認為是感染性和免疫源性的。

基本簡介

嗜酸性肉芽腫(EG)是一種孤立性的組織細胞的非腫瘤性質的異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腫是郎罕氏細胞增多症的一種表現,以前稱為組織細胞增多症X。嗜酸性肉芽腫多發生於5-10歲的兒童,侵犯部位為骨骼和肺。這占郎罕氏細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黑人本症極少見。

嗜酸性肉芽腫可見於顱骨,下頷骨、脊柱和長管骨。男女發生率比2:1。Letterer-Siwe病是暴發性的全身系統性的郎罕氏細胞增多症,常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迅速致命。占所有郎罕氏細胞增多症的10%。Hand-Schuller-Christian病(HSC)是一種慢性擴散性的郎罕氏細胞增多症形式,多見於老年患者。HSC三聯征是指尿崩症,突眼症和顱骨病損。嗜酸性肉芽腫可以轉變成上述全身系統疾病。

對於中軸骨的侵犯,多見於胸椎,患者年齡通常不滿12歲,影像檢查表現為整個椎體均勻性壓扁成線條狀,而上下椎間隙完全正常。

參考文獻

  1. [可治性罕見病—木村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肉芽腫)]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