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治·錢納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錢納利(英文:George Chinnery,1774年-1852年),公認是最早將西方油畫技術帶到遠東的傳統學院派畫家,在早年到中國的畫家當中享負盛名,被視為十九世紀東方最有影響力的西方畫家,其作品深受印度、香港以及澳門人喜愛。

生平簡介

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書法家;本身家境富裕,自己在繪畫方面亦頗有才能,故於英國、愛爾蘭等地享有盛名。但因他於年少時揮霍無度結果欠債累累,而他本身亦不喜歡其口中所描述的「醜陋」的太太,故於1802年毅然離開英國遠赴印度,並於當地定居,於當地繪畫出不少有關當地風土人情的作品。於印度逗留24年之後,於1825年遷居澳門,並開始其對這個小城各種風貌的描畫。其間也曾在廣州和香港小住過一段時間,亦描繪了不少當地風貌的作品。1852年5月30日病逝於澳門寓所,享年78歲。遺體安葬於白鴿巢公園旁的基督教墳場。

藝術貢獻

最早將西方油畫技術帶到東方的畫家

錢納利擅於街頭速寫,每逢路過觸發靈感的好地方時都會就地描畫,且又快又好。另外,他也替不少達官貴人作人像畫,他甚至曾經試過先即場為對方描繪出人像,其後再回家憑記憶畫出背景。

錢納利描畫的各地風貌亦為後世歷史研究留下不少的貢獻,如剛開埠的香港的模樣,以及昔日澳門小城各歷史建築的面貌等。 因為與終生服務於宮廷的郎世寧不同,錢納利只是一個以畫謀生的普通畫家,也許是生計所迫,也許是出於對東方世界的迷戀,他先在印度居住了23年,而後在澳門居住了27年,直至逝世。他將一生最為輝煌的成就,留在了東方,並且公認他是最早將西方油畫技術帶到廣東地區的畫家,也就是說,我們在《一張偽《香妃旗裝像》,是如何騙過眾人的?》里介紹的那一批「香妃旗裝像」同款外銷油畫,就和他的影響有關。[1]

收藏價值

澳葡政府後期將錢納利寓所所處的街道命名為千年利街(Rua George Chinnery),其中文譯名以當時準則翻譯,故現在看來略顯突兀。另外,澳葡政府亦曾在1982年在其故居牆上鑲上一塊紀念牌,但不久之後該建築物亦被拆去。

另外,澳門和香港亦分別為紀念錢納利舉辦過大型畫展。其中一次為2005年6月22日至8月29日香港歷史博物館所舉辦的「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以紀念錢納利到中國180週年,其藏品有相當部分為香港滙豐銀行擁有。

澳門博物館其後於2010年5月29至8月29日舉辦《他鄉故里——喬治‧錢納利作品展》,展示其在1790年代至1840年間在英國倫敦、印度及澳門時期所繪製的油畫、水彩畫、素描和速寫素描等的作品共142件,除了部份為澳門博物館藏品之外,亦得到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怡和管理有限公司、澳門藝術博物館及多位私人收藏家提供及借出展示。

澳門藝術博物館最近一次於2012年8月9日至2013年2月17日舉辦《速寫澳門——錢納利素描展》,展出的錢納利一本共七十餘幀的澳門速寫,另外包括藝博館館藏三十幅,包括人像寫生、民生風貌、教堂民居,內容琳瑯滿目,令人聯想到畫家當年速寫澳門的景況。

參考資料